第十五节 一战的遗产 下(2/3)

了5万,为了维持两镇的防务,隋帝从武成军、南海军紧急抽调部队补充到两镇,接着就是大规模征兵。当时大隋在册人口超过8000万,虽然战争损失了近300万人口(主要是移民、割去孔雀河以西土地和喀喇汗国的土地造成的人口流失),但是这些损失还不足以伤筋动骨。

除了人口的损失,还有财产的损失,由于辽帝为了平衡国内势力而紧急结束了战争并放弃了索要赔款(对付长子耶律隆象),所以隋帝国的财产损失主要是军费和战后补偿军烈属的开支。作为惩罚,提辖以上军官都没有得到奖赏,作为最高指挥官,主帅周平失去了一切职务回家养老去了。

当然还是有人在战后得到了升迁和追认,护送隋帝回国的曹国坤被任命为太尉,在贺哲城击退辽帝的王寿被任命为玄武军节度使,一同守城的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和议的燕王杨缃被任命为大元帅,萧国贵被任命为龙骑军节度使,取得鲁兰大捷的黄继被任命为元帅并兼任乌府军节度使。在里海战死的纪万宁被追封为元帅,独守孤城的杨延定被追任为节度使、杨延光、杨延辉兄弟被追任为大将,但是同样战死的原玄武军节度使王贞仅仅得到了烈士待遇。

隋帝一系列封赏追任告慰了死难将士的英魂,也获得了军队的支持,国家局面很快平稳了下来,但是战争造成的财产损失还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于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了一系列恢复措施。

除了恢复与大辽的贸易关系,还有就是大造舆论,把老百姓的注意力转移到前方战士的忠勇上来,天波府四将血染黄沙的故事被编成话本在茶馆酒肆广为传诵。

但是战争毕竟是败了,范仲淹能忽悠老百姓但是他无法恢复盟国的信任,沫北、海东、高丽、日本,都在战争中损失巨大,虽然他们不敢问大隋要军费,但是毕竟心存怨恨,隋帝登基四国的贺礼一个比一个寒酸。

为了维持对这些国家的影响,范仲淹建议降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税,这样大隋不动声色的补偿了四国的损失,也保住了大隋的脸面。

但是范仲淹的新政却得罪了太子杨维。杨维一心复仇,坚决不同意恢复同辽国的贸易,他认为与辽国的贸易只会增长辽国的实力而对本国毫无好处。对于降低关税杨维也反对,他认为“四国皆同臣属,为臣的为国君牺牲是应该的,天朝没有理由补偿四国,何况国仇未报,这时正需要军费,减少关税就是卖国”

虽然太子的提议未获通过,但是太子对范仲淹的看法已然定型,“他就是个国贼”,这预示着范仲淹暗淡的政治前途。此外,太子对黄继也有不好的看法,战后撤兵时黄继抗命父皇竟然不追究,还有,黄继攻取鲁兰后并没有回援贺哲,而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抢掠罗斯,结果造成东罗马帝国从中东撤兵反倒帮了耶律隆象一个大忙,而战争的失败正是由于耶律隆象的作大,如果黄继依令行事,东罗马帝国必然与隆象死磕,那时胜负之属就不一定了,再者,据说黄继少年时与辽帝耶律承麟为友,还教会了耶律承麟箭法,黄继此人不能不防,“黄继也是国贼”。

太子的这些看法隋帝不是不知道,但是太子有监国之功,如果不是太子那三个月的监国,天下还不定会乱成什么样子,再说隋帝也对黄继不满,只是如今正当用人之际,姑且留着他罢了。

但是,范仲淹的新政也有不圆满处,那就是老百姓的负担过重,为了安抚那30多万死伤军人的家属,朝廷花费了2800万两白银,在关税减少的情况下这笔费用就加在了商户和种田百姓的身上,再加上降低关税造成了大批粮食被出口套利,结果粮价飞涨百姓食不果腹。

这个弊端很快显现了出来,1023年大同29年,也就是大隋与大辽恢复邦交贸易的这一年,税赋最重的吴州发生农民暴动,常州、无锡、苏州先后被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