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御驾亲征(一)(1/2)

柔然,即匈奴,又蔑称蠕蠕。(前面略有提及)自古在辽阔的内外蒙古大草原上,以游牧、狩猎为生,民风彪悍,善于骑射。至秦朝时,由冒顿(d)统一,组成强大的军事联盟,是中原上千年的外患。他们有一个副业——抢掠。茫茫大草原上,只能放牧牛羊马匹,收获的也只有肉奶皮毛。靠这些维护生活难免单调,不能满足他们日常生活的需求。牛羊肉再好吃,吃久了也发腻,眼馋五谷杂粮;兽皮羊毛。再暖和也没有丝绸布帛舒服漂亮。每到游牧的闲暇,就向中原区“拜访”一下。来时带刀携枪,回去时大包包。马驮车装,满载而归。不管是粮食布匹衣物,就连人口也悉数卷走——给他们充当奴隶。年年如此,不厌其烦。连强大的秦帝国也颇感头疼。除了驻守精兵雄狮,还在北方边境修筑万里长城。汉帝国刚刚建立,匈奴猖獗,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几十万大军竟被围困在白城七个昼夜。如不是采纳陈平之计,用珠宝贿赂单于()的王妃,真正是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了。从此以后的几十年,不得不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岁贡粮食丝绸绢帛,还要漂亮的公主嫁与单于,换来短暂的安宁。直到汉武大帝时,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一直把他们赶到大漠以北------

只要他们不亡族亡种,不改变生存方式,就周而复始的重操那条旧业——抢掠!

在几百年的交锋中,与匈奴大上千次的战争,中原总是败多胜少。很多时候是待宰的羔羊,任其抢掠了。

但是到了北魏,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可以,匈奴遇到了克星。

鲜卑与匈奴,本是同种同宗——都是彪悍的马背上的枭雄。可鲜卑有着自己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有久经沙场的将士,有运筹帷幄的执政首领。从北魏历代的四祖三宗(高祖拓跋什翼旔,太祖拓跋珪,世祖拓跋焘,显祖拓跋弘;太宗拓跋嗣,恭宗拓跋晃,高宗拓跋濬),无不是所向披靡,把匈奴赶得好远好远,人口、牛羊马匹也被鲜卑拓跋魏尽收囊中。

塞外草原,苍苍茫茫。秋风萧瑟,枯草连天。

公元40年,皇兴四年,柔然调动精兵强将,袭击魏朝北部边境。势如狂涛的柔然铁骑,纵横草原,蹄声如雷,挥师南下。沿途抢掠人口,牲畜,财物。这次不是股抢劫,而是动员全国精锐,攻城略地。锋芒直指平城。

柔然兵将攻陷边镇,边镇告急!

哨马昼夜兼程,八百里加急,一封封告急书,雪片般的从边镇飞进京城。整个平城像炸了营,人心惶惶。

距离拓跋濬大规模的北击柔然已经十二年了。

拓跋弘下朝后莅临太和殿。韩贵人拜见后就急不可耐地:“皇上,柔然入侵,边关危机,我听他们声言要攻下平城呢!”

拓跋弘好像胸有成竹:“爱妃莫慌!柔然贼寇,当初被先皇屡次击败,逃到漠北。现卷土重来,是欺朕年幼吗嘛!”

韩贵人担心地:“皇上,这次柔然一定有备而来,千万不可大意。”

“大意不敢,胆量尚足。想我鲜卑拓跋氏什么时候怕过柔然?自我登基以来,苦读兵书,训练兵马,也该施展一下了!”

韩贵人担忧地:皇太后让你——你还是和太后商量一下吧!

“对,贵人的对。这请示母后必不可少的。”

拓跋弘立即赶到太华殿:“秉母后,边塞告急,谍报频至,柔然又用倾国之兵,犯我大魏边境。已威逼六镇,请母后定夺。”

太后迟疑一下:“这……本后也接到了谍报。你既已亲政,这御敌之事,皇儿还是与朝臣商议吧!”

“是,谨遵母后懿旨,儿皇告退。”拓跋弘没有纠缠,随即走出太华殿,不禁喜形于色,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哈,太后也没辙了,这回该我露露脸了。”

议事殿。武群臣毕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