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3)

,去年没有涨大水,田地没被淹,收成比往年好些。还有啊,去年我们镇里来了一位好记,给我们重新核算了农业税和乡村提留,每亩地少交上百块钱哪,我们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真得感谢这位好记啊,听说还是个女的,真是有本事!”老伯依旧看着远处说。

听到老伯的这句话,杜秀青心里陡然一阵激动,没想到自己所实行的这个改革,还真是得民心的,不是亲耳听到这句话,杜秀青是不敢相信,老百姓对重新核算农业税和乡村提留有这么大的反应。

“是吗?您没见过这位记吗?”杜秀青笑着问道。

杜秀青又要开始在平安镇的新规划。

总体的局势稳定之后,班子的配备也已完备,梁晓素来到了平安镇,又成了她的得力助手。徐文娟沈运达何俊提起来后,工作干劲更浓了,整个镇里的工作积极性都上来了,杜秀青的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条不紊。

年后,杜秀青把吴永进送上来的材料报到了县里,果真为吴永进争取到了30万的农村企业扶持款。这30万元,对于吴永进来说,无异于一笔巨款,是他这个小作坊刚刚起步的救命钱,有了这笔钱,吴永进的规划就可以实现一大半了,他可以先引进一条比较好的眼镜生产线,扩大生产,提高产质量,尽快去打开市场。

为此,吴永进为自己的眼镜加工厂注册了一个商标,就叫“永进眼镜”。这个注册商标,开创了平安镇的历史第一,因为平安镇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注册自己牌的小企业,在余河县也不多,吴永进毕竟是从外面回来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开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很多人都走在了前面。

从这一点上,杜秀青再次看到了吴永进的个人能力,他的高瞻远瞩,一定能为他的事业带来蓬勃的发展,她相信吴永进会成为整个平安镇甚至是余河县的农村个体企业的领头人。

每次从平安镇的后门进出的时候,杜秀青心里都觉得怪怪的,总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不那么光明正大。好好的一个镇政府,为什么天天的要走后门呢?杜秀青很不爽。

她决定,尽快到平安镇中学去一趟,以来是看看学校,慰问校长和老师们,二来是探探校长的口风,看看学校是否还需要那个山岗上的分部校园,如果不用,她决定先借来作为镇政府的临时办公场所,改变这种每天走后门的“歪风”。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