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先把税缴了(2/3)

廷的钦差大臣都享受不到。

他对朝廷恭顺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大力资助被视为广陵王亲信的李茂渡河南下占据本属于淄青的曹州。

借力打力固然高明,但若想取得最终的胜利,还需要自身够实力,王叔认为朝廷之所以迟迟不能讨平骄横跋扈的藩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禁军兵权的分散,尤其是自贞元以来将禁军兵权赋予宦官的策略。

宦官乃是刑余之人,心理上与常人就有所不同,易偏狭走极端,那些位列护军中尉、中护军、辟仗使的宦官们多半不识字,不明大势,不知兴衰,他们多从最低贱的宫奴一步步熬过来,莫不是吃够了苦头,身心饱受摧残。

深宫禁内等级森严,气象肃杀,数十年的风霜磨砺下来,他们的身上早已见不到多少闪光的人性,沉淀下来的只有圆滑、世故,心狠、手辣,这样的人哪还能担负得起除旧布新的重任,把兵权分散交在这些人的手里固然稳妥,却也做不成任何大事。

王叔奏请天子,要求将贞元以来分散于各宦官手中的兵权集中起来。

朝廷空有禁军数十万,却因政出多门,一盘散沙,外不足震慑西戎北狄,内不能威慑地方藩镇。甚至连肘腋之祸也不能免除,这种糟糕的状态应该改一改了。

王叔的辞很有些蛊惑性,至少从目前来看,天子是倾向于集中兵权的。集中后的兵权赋予何人,现在看来与王叔一党关系密切的检校尚书右仆射,兼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最有可能。

范希朝乃是当朝名将,德威足以镇压三军,他本人也是倾向于革新的。例子之一是他收纳王叔一党的韩泰为自己的门生,欲效法杜佑为王叔遮风避雨,保驾护航。

兵权若集中于范希朝手中,王叔一党的势力将覆盖财、政、军,真正的权倾朝野。

李茂把这个消息告诉张掖,让他回去服李师道向朝廷上表请归还淄青的税赋征收权,则朝中反对王叔的势力一定会对李师道做出的牺牲感激涕零,他们自会投桃报李,帮着李师道讨到他梦寐以求的节旄。

张掖沉吟道:“只恐节帅未必肯答应。”

李茂道:“淄青水旱连年,两税征收困难,官民因此常生冲突,长此以往对郓州收揽人心十分不利。而今四姓把持的营田、铁马盐和海外贸易尽在郓帅掌控中,所得足以供军,两税收与不收对淄青大局并无多少影响,郓帅会答应的。”

张掖大喜,又不担心地指了指长安方向,求教道:“那边真有把握吗?”

李茂笑道:“现在朝中唯王叔一家希望地方大乱,地方乱,他才好抓兵权,地方安宁,他便没了借口。他当政以来力推革新,得罪了多少人,这些人能与他善罢甘休吗?”

张掖凝眉道:“据天子是诚心实意信用他的。”

李茂道:“天子最是圣明不过,天下太平无事,也不好由着王叔从那些忠心耿耿的自己人手里剥夺兵权。”

张掖大喜,将所携五千石米粮、八百套兵器、甲胄尽数交割给李茂后,立即动身赶回了郓州。李师道闻听张掖的陈述,大惊失色,顾左右问道:“京中的变故,李茂为何比我知道的还清楚,他几时也派了上都进奏院?我们的进奏院每年耗费钱财数十万贯,只是养了一帮光吃饭不做事的闲人?”

面对李师道的愤怒和不满,众僚面面相觑,都不吭一声。只有李衮和杨青果面露喜色。李衮庆幸自己只是个虚位大总管,管不了具体事,不管事就没有责任。

杨青果资历尚浅,顶着都统的牌子却处处被人轻视,刁难,眼下近乎是个傀儡,李师道这火显然不是冲着他发的。

李师道这股邪火是冲着李兢、赵菁莱一类人发的,这些人在铜虎头内资历甚深,又是李师古的亲信,对换帅之后莫名其妙靠边站十分不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