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五十三章_风雷鬼斩(5/8)
教也,我们的眼睛本来能看却被黑布蒙上,宝镜本来能照却被尘土覆盖,我们本来是佛如今却已忘记,不能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这皆是因为我们内心贪、嗔、痴、慢,我们自私自利,我们贪求名闻利养,我们执着五欲六尘,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眼前的黑布,宝镜上的厚尘!”无心和尚微微一顿,郑重道,“所以我们才要修行,才要问道,为的就是将黑布取下,将厚尘洗去。自私自利放下一分,如来本性便恢复一分,本有的智慧德能便流露一分。自私自利断得干干净净,内心不再有一丝一毫的贪、嗔、痴、慢,我们就彻底恢复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是佛啊……”
“原来修行问道,是为了将眼前的黑布取下,将宝镜上的厚尘洗去,对治我们凡夫内心的自私!”归寂恍然大悟道。
“不错!古圣先贤曾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明德便是我们本有的佛性。为何明德前面还要再加一个‘明’字呢?可见现在这明德的状态是不明。所以大学之道,是为了让我们现在不明的佛性复明。这样才能恢复我们本有的真智,而这恢复的办法,便是大学之道,格物致知。格除物欲,放下自私自利,方能恢复我们本有的佛性,恢复真正的智慧。现在的读书人,大多都搞错了。且看现在世间一座座高等学府之内,欲海沉浮,挣扎一生,空忙一世,苦不堪言……”无心和尚仰天哀叹,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油然而生。
“大学之道,格物致知,格除物欲,放下自私自利,才能恢复真智。”归寂听闻此处,受无心和尚一丝悲天悯人情怀的感染,喃喃道,“世人辛苦一世,挣扎一生,却是苦多乐少,何其的可怜。我们格物致知,才有能力救拔这些苦难众生。那如何格除物欲?如何才能放下自私自利?”
“这可不易。”无心和尚缓缓道,“成佛虽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可现下仍在凡夫地,还是得脚踏实地从头干起,老老实实从改过迁善开始,否则学佛永远是空中楼阁,得不到真实的受用。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改过要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古卷残篇上改过之法,乃上乘功夫,其中确有一招。小兄弟你上根利智,这招‘风雷鬼斩’我如今便传授予你。”
归寂闻言眉头一皱,竟是不见丝毫喜色,为难道:“老贼秃,俺不是什么上根利智之人,大家都说俺笨。而且俺是落日峰弟子,师傅师娘待俺不薄。俺不能另投师门,改拜他人为师,对不起师傅。”
“好,好,好!”无心和尚闻言却是连赞几个好字,哈哈大笑道:“小兄弟你敬重尊长,孝心笃厚,晚世所稀。这,就是上根利智!内心纯厚之人,这‘风雷鬼斩’最是适合不过。你放心,古卷残篇、《了凡四训》这些真知灼见皆是古圣先贤所留,转述的是天地间本来的道理,并非凭空而造。你且心中敬拜古圣先贤为师即可,不必入我门下。”
“无心和尚!”裂山老魔旁观良久,忍不住开口道,“您乃佛门高僧,如今儒、释、道三家之学共化天下,这小子明明是玄清弟子,并非您大悲古寺门下,您为何教他?”
“天下大道至简,殊途同归。阎浮提孔老夫子若是生于天竺,便称为佛菩萨;释迦摩尼佛若是生于中土,便称作圣人。教学手段虽异,发心却是无别。佛法乃至真至正至邃至圆之法,故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但能放下自私自利,明心见性,恢复本有的佛性,天下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行不是佛行?”无心和尚微笑反问道。
“圣僧,你既要传授上乘功夫,我暂且回避。”裂山老魔闻言无奈道。
“不必!”无心和尚毫不犹豫道,“既是上乘功夫,皆是济世之学,受益之人自是越多越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