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琅琊诸葛氏(3/5)
道:“到底是长沙出人才,还是刘使君没把大司马的命令当回事?一个门下督,一个贼曹,在地方上管管治安就得了,随军出战?”
袁本初制止了他:“荆襄大地自古多出豪杰英雄,有什么奇怪?”话至此处,又转过头来问黄忠魏延。“先前高览引弩发箭,我看你二人似乎不服?”
魏延未置可否,黄忠年纪大些,也沉稳些,俯首道:“不敢。”
“汉升何必谦让?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魏延在旁道。
袁绍本来已经准备折身走开,听了这话又停下来,上下打量黄忠。见他弓不离身,心下奇怪,遂问道:“你也擅射?”
黄忠不及回答,魏延已经抢道:“百步穿杨,箭无虚发。”
此话一出,众人都笑,许攸笑得尤其大声。只因这种话,大多用在恭维他人时,百步穿杨有可能,但那是蒙,至于箭无虚发,那是纯粹是吹牛了。
袁绍这会儿心情不错,也想看看一个没有五十也四十多岁,却还只是个“贼曹”的人到底有什么本事。掂了掂手中那还剩大半个的蜜桃,笑道:“我也不要你‘百步穿杨’,只这个桃,看见了么?我抛出去,你但凡能射中,我便信你。”
黄忠此前多半时间都在长沙太守韩玄幕下任职,按说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可他时运不济,一直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估计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给了他这机会。
袁绍纵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对待人才上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如果黄忠真能入他的法眼,就此飞黄腾达也未可知。
“那,小人就献丑了。”
袁本初没料到他真敢接招,一时兴趣大起,回头一挥手:“都让开。”语毕,也侧过身,看着黄忠。本意,是让他取下弓,搭箭上弦作好准备,可黄汉升却站着没动。
“怎么?”
“大司马只管抛就是。”
话音一落,噓声四起。连船上的普通士卒都交头接耳,嬉笑不止。先前露了一脸的高览却紧锁眉头,因为他知道,若不是有真功夫,绝计不敢在朝廷首脑面前如此托大。
袁绍也轻哼一声,手臂一扬,将那颗桃高高抛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那桃往上延伸,倒没人去注意黄忠了。
就在此时,但见黄忠眨眼之间便取弓,抽箭,搭箭,拉弦,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
那桃还不及下坠,只听一声弦响!桃已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又听“夺”地一声,再细看时,一支羽箭穿透那桃,已然钉在了桅杆上,箭羽仍旧颤抖不止。
甲板上鸦雀无声!
也不知是众人被这神射给惊到了,又或是看在高览面上,不便为黄忠欢呼。
袁绍盯着那箭桃好一阵,终于点了点头,回首再看黄忠一眼,快步离船而去。船上一众武只听得他传下的命令:“明日兵发北岸,直取黎阳!”
同一天,徐州,琅琊。
琅琊可是个好地方,背山面海,民丰物饶。当然,这是黄巾作乱之前。青徐黄巾复起时,琅琊也饱受其祸,直到徐州刺史陶谦上任,硬是把黄巾余党赶到了青州。而后,陶恭祖励精图治,徐州逐渐成为一方乐土,琅琊也逐渐找回了往日气象。
琅琊治所在开阳县,大概在后世山东临沂一带。
作为郡城,开阳本该是一派热闹繁体的迹象。可现在,热闹有余,繁体却不在。
城门全部洞开,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无一不是携老携幼,夺门而出,四散奔逃。这其中,竟还混杂着不少身着戎装的官兵。
这些人的脸上,无一例外都写着恐惧。每一个人仿佛都急欲离开他们祖辈世代生活的故土。让人不得不怀疑,琅琊怎么了?徐州又是怎么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