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碑(1/2)
我们先解释一下《海外南经》这段史料的意义。我们要问,这里的“昆仑”是何意呢?
据研究发现,中国历史学家大多都不理解它,因为大多都把它当做“昆仑山”看待。其实,这里的“昆仑”,并非指“火山”,而是指黄帝国都和皇宫的代称。而这里的“虚”字就说明了这个意思。因为这里的“虚”字,即“墟”的同音假字,它们可以替代换用。
这就是说,“昆仑虚”就是黄帝或共工国都皇宫被打烂的废墟。“虚四方”和“为虚四方”是何意呢?这是指黄帝或共工国都皇宫等建筑物的废“虚”是“四方”形的。
我们再来解释《海内西经》这段史料的意义。这里的“昆仑之虚”,也是指埃塞俄比亚黄帝国都和皇宫的废墟。“在西北”,指黄帝国都皇宫在东非高原的西北面。
“帝之下都”,就是指黄帝国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这是指黄帝的都城很大,是方形的,并处在很高的东非高原上。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这是指东非高原上一种很普遍的特产树种,学名叫:“波巴布树”。它属于木棉科植物,树干约20米高,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往往要40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因为它会长一种条形水果,人和猴子都可以吃,故名:“木禾”。而今天非洲人则多称它为:“猴面包树”。
我们再来解释《海外西经》这段史料的意义。这里的“轩辕”和上面的“昆仑”一样,原本都是指同样一个东西,这就是火山或火山圆环。“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这说明黄帝统治的地方是在东非高原上的崇山峻岭之中,恰恰埃塞俄比亚符合这里山高山大有火山这两个条件。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这是说,黄帝国都在东非的西北面,没有人敢向那个方向射箭,怕冲撞黄帝的神威和灵气。“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这是说,黄帝的陵墓建在国都的北面,它是方形的高台,旁边还有华表,每一华表上都雕着两条龙缠绕其上。因为中国自古就有龙蛇不分的观念,所以又把蛇称为小龙。
我们还看到,《列子》、《淮南子》、《论衡》、《琱玉集》、《史记·补三皇本纪》、《路史·发挥一》引《尹子·盘古篇》都说:“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这就是说,共工在与颛顼争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夺利的战争中被打败之后,他盛怒之下,捣毀了国都的建筑物,并且一头碰在国都的华表上。因为这里的所谓“天柱”,其实就是今天“华表”的远祖。可想而知,共工是死在国都的建筑物之下的。而皇宫是四方形的东西,所以《杰尔国王石雕板》左上角的“回”形方台和方台下的人影,也就与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事实完全吻合了。这也就是说,《杰尔国王石雕板》,确实是纪念“共工与颛顼之战”的历史文物。
这就用中外一系列文献文物,山川地理,人种语言等等证据反反复复的比较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