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重金打广告(3/4)

头负责。”

刘畅也是刚知道这个消息,在来之前,她只知道是康盛的合作项目。

她和王四峰即将举行婚礼,在这当口,难免有些担心,当下便问道:“到底是投哪家公司?”

“框架传媒。”陈乔山给出了答案,“我收到消息,框架传媒经营上遇到问题,目前正在拉投资,这是个机会,老王你要做的,就是抢在竞争者前面,把项目谈下来。”

王四峰为难道:“我对这家公司一无所知,而且根本没做过投资,你就不怕我把项目谈崩了?”

“不用担心,我们请过专业的咨询公司,尽调已经完成,你要做的,就是代表青山资本去跟对方谈判。”对于这单生意,陈乔山是势在必得,因为他记得很清楚,用不了多久,框架传媒就将被分众传媒全资收购,开价接近十四个亿。

当年这笔交易达成的时候,陈乔山刚上大一。

他倒没有被这笔巨额收购吓住,毕竟那跟他一毛钱都没关系,但他清清楚楚地记得,就在框架传媒被收购不久,他的市场营销学老师,可能是喝多了酒,在课堂上聊起了这次收购,也正是这次机会,让陈乔山头一回知道了什么叫风险投资。

在04年年底,框架传媒陷入资金危机,几个刚回国的投资人,凑了一千五百万买下框架传媒近半数的股份,只用了不到半年,便套现近七个亿。

领头的叫陈宏,汉能投资的创始人,也是陈乔山市场营销学老师在沙坡村皇家职业技术学院的同班同学。

不到一年,一千五百万挣回七个亿,上哪找这样的生意。

机会近在眼前,陈乔山岂能放过,哪怕是花一千五百万美元,他也得把这笔生意抢下来。

想截胡也不是那么简单,经过咨询公司调查之后,陈乔山才发现,框架传媒问题严重。

框架传媒就是一家广告公司,主要是经营高档住宅楼的电梯广告。

在当下,这种广告公司遍地都是,业务竞争激烈,框架传媒主要是做液晶广告和纸质框架广告,业务长期处于亏损,虽然能排进行业前三,但市场份额只有10%左右,排在前面的是聚众传媒和即将赴美上市的分众传媒。

根据咨询公司的反馈信息,一旦拿到框架传媒40%的股权,就将成为该公司的最大的单一股东,如果入局,就必须涉足到管理层。

陈乔山很清楚,框架传媒的定位就是搅局者。

分众传媒想上市,就必须跟聚众传媒分出胜负,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要做的,就是在入主框架传媒之后,尽可能地提高市场份额,达到平衡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的目的。

这也是当初汉能投资玩的路子,一家估值只有三千多万的公司,一年不到被卖了十几个亿,不过就是赶上行业老大和老二抢着赴美上市,顺势卖了个好价钱而已。

当然,故事并没有完就此结束,就在分众传媒收购框架传媒三个多月之后,大势已去的聚众传媒举手投降,最终也被分众纳入囊中。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行业内兼并重组的故事。

这段时间,陈乔山早已想清楚其中的关键,但知道是一回事,想入局却并不容易。

青山资本在互联网行业有些小名声,却从未涉足过其他领域,框架传媒寻找投资人,肯定是寻找有实力的合作者。

汉能投资虽然创建不满一年,但老板陈宏却很不简单,他和朱敏同为华源会的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建的公司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

相比之下,汉能投资要有优势得多。

陈乔山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寻找合作者,终究还是要看实力,而资本就是实力的体现。

见王四峰仍是犹豫不决,陈乔山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