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2节:残酷玩笑 (9)

这是不得已的话,他不愿得罪这些人。柳雅致和其他记者的镜头立刻重新聚焦大玻璃窗,但夕阳的强烈反光使他们什么也看不清,他们希望能够抓拍到嫌疑人现场的清晰影像,然而一直未能如愿。

……

料理店内,程贵阳几次想暗示刘海洋,市委领导灭门事件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自己是正经人,正直人,但他抑制住了这一想法。

他相信“越抹越黑”的俗话,无论如何,警方不会轻易放掉他们怀疑的人。他还相信,如果刘海洋没有搜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纵然疑点重重,只要没有证据,最后警方同样毫无办法。他自信稳操胜券,这一结果可以名正言顺地帮助自己摆脱眼下的危机和警方的怀疑。

现实生活中的人都知道,警察不仅名声欠佳,也是个风险职业。不仅随时随地面临着牺牲,随着法制观念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一些人也面临着法律责任的追问。刘海洋明白这是一步险棋。

从一照面,他就感觉到这个重大犯罪嫌疑人的与众不同,到底哪里不同,一时却说不出来。

在询问毫无意义的情况下,搜查就变成了打破僵局的唯一手段。让证据攻克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对能否迅速侦破市委书记灭门案关系重大,不过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面对头脑冷静、行为沉稳、有身份、有文化、有经历、懂法律且经历过战场考验的程贵阳选择这条路,毁誉均有可能。

他现在越来越清晰地感到了这一点。

第 3820 章 、挖地三尺

前市委秘书面容沉静,略带哀恸,很难判断其心境是深陷在怀念被害的市委书记中无法自拔,还是若有所思,另有内因。

对程贵阳是否采取措施,是否突击搜查,行动前争吵得很厉害,这当然都是从工作出发,但政治因素也有关系。体现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的办案宗旨,是侦查办案对犯罪嫌疑人的尊重和爱护,同时面对特定人物又不能不考虑其他因素。争吵正是围绕着这一背景和后果展开,这是一件非常蹊跷的事情。刘海洋认为,他抓住市委秘书这条线不放自有道理。也许,在对这个事件的侦破审查过程中有些东西会水落石出。

这里只有一个细节:一个复员后被分配当工人的人,因为文笔出众一步就到了县委书记的身边服务,调查特别提到,是罗守道发现人才,把程贵阳的身份由工人变成干部的。

无论如何,罗守道都算是程贵阳的恩人,他们后来的关系也证明了这一点。

程贵阳可能是罗书记灭门案的参与者吗?动机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直接证据在哪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