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收复外蒙(1/3)

金毓然刚到欧洲任职不久,就收到国内好友徐树铮给他发来的电报,电报内容是:尽快洽谈并购买一批运兵用的大卡车,不日就要出兵外蒙!切切!原来徐树铮于一九一九年四月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他要着手解决外蒙问题。

所谓“外蒙问题”就是自前清以来,即隶属中国已二百余年的外蒙古,乘辛亥革命及国内战争之际,蒙古上层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沙俄外部势力的支持下,于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宣布独立脱离中国。此外东洋人也在插手外蒙事务,并派兵进驻外蒙形成实际上的军事存在,再加上沙俄驻军,一时间外蒙的局面风云变幻错综复杂。

徐树铮很清楚,解决外蒙乃至整个西北问题,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他为此积极招兵买马,在段祺瑞的支持下建成了四个混成旅和一个补充混成旅,他将这些部队分驻豫境和绥远。徐树铮还将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部设在bj以便与中央政府保持紧密联系。

金毓然接到电报后极为兴奋,他立即赶赴德国的斯图加特城,动用他在德国的人脉关系,连洽谈加签约仅用十天的时间,货真价实而且是货到中国后再付款。金毓然很快就给徐树铮发去了一封电报,告诉他需要的卡车很快就到国内,而且他将亲自押运随货回国,他要到bj面见徐树铮并助其一臂之力。

由于金毓然的家族祖辈中有人曾任内务府大臣,而他的父亲又任过蒙古八旗之一的统领,小时候耳闻目染,所以金毓然比较熟悉蒙古地方的风土人情、政教规程,见到徐树铮后,金毓然把蒙古上层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仔细地一一剖析给徐树铮听。金毓然在向徐树铮介绍这些情况时,特别提到一个人,这人是现蒙古宗教领袖,也是蒙古实际掌权者八世哲布尊巴丹活佛的弟弟,而且是金毓然留学德国时的同学,名字叫博因巴布里,虽然此人性格懦弱也无实际才能,但他的夫人也就是哲布尊巴丹的弟媳妇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强悍果敢胆识不俗而且风流妩媚,是蒙古上流社会有名的交际花,且和哲布尊巴丹关系亲密暧昧,是活佛最信任的人,他告诉徐树铮要好好利用此人。同时金毓然向徐树铮提出几条建议:对rb(东洋)及沙俄军队宜硬不宜软;进军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宜速不宜缓;对蒙古上层宜威不宜杀;驻军外蒙宜虚不宜实;对蒙古民众宜抚不宜扰;但对一些死硬分裂分子不可手软等等……

金毓然进一步分析说:对外族入侵者不必抱有任何幻想,除了要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外,还要有文襄公(左宗棠)扶棺入疆的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另外对蒙古上层集团来说,他们都只不过是一个个蝇营狗苟的利益小集团,只要晓以利害,诱以实惠便可把他们一一拿下,此外快速进军是为了战略的保密性,以及保持出击战役的突然性,不给各方势力以充分准备的时间,蒙古地广人稀又是游牧骁骑,因此中央驻军要虚实相兼以保持威慑!徐树铮深以为然,诚邀他为随军参赞。这时从国外购置的卡车已运抵西北重镇多伦城,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徐树铮命西北边防军第三旅褚祺祥率部开到多伦城,然后数千人军容整齐的改乘八十辆大汽车,雄赳赳地开往库伦,金毓然以机要参赞身份,随徐树铮坐车后行并向叨林小城进发。

黄沙漫漫、大漠无边、寒风铁衣、马嘶霜月,千百年来无数卫国戍边的将士马革裹尸长眠于此。徐树铮有感而发,从多伦出发时,行前他写下的一首《早发叨林》七律词:

冲寒自党铁衣轻,莫负荒沙万里行,

似月似霜唯马啸,疑云疑雨向鸡鸣。

中原搅辔信孤愤,大海回澜作夜声,

且促毡车趁遥曙,沉沉阊阖渐清明。

诗中除叙说西北之荒凉及经营西北的艰难外,还抒发了他个人为国出征的骄傲之情,读之让人唏嘘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