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高杰封侯(2/3)

结束后,天启帝在宫城中的太和殿设宴,一来为皇叔福王朱常洵父子以及蒙古使团接风,二来为这次击鞠比赛冠军队伍庆贺,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皆在邀请之列。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称奉天殿。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朝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并非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因为此次宴会和蒙古结盟有关,为了以示郑重,便被安排在了平日里很少开启使用的太和殿。高杰本想和魏良卿、姬龙峰以及悟空一起,坐在最下方最后一排的座位上,朱由检哪里肯干,愣是拉着他和自己坐在一起,正在天启帝之下。首先,首辅刘一景代表天启帝出言对蒙古使团表达欢迎之意,随后天启帝亲自端起酒盏敬酒,以表重视,粆图也代林丹汗献上厚礼,并感谢大明皇帝的款待。随后,又是一套欢迎皇叔福王朱常洵的仪式。在高杰眼中,大明的外交礼仪也和后世一样,繁琐而枯燥,却又不能不做,作为与此事件完全无关之人,高杰也不得不正襟危坐,装作认真听讲的模样。等到仪式结束之后,高杰不但饿得要死,还腰酸背痛,脑壳发昏。不由得,高杰倒有些可怜这些当皇帝当大官的人了,要应付那么多国事和各种要人可真心不容易啊!正思忖间,就听大太监魏忠贤喊道:“鉴于锦衣卫俭事魏良卿率队赢得今日击鞠赛桂冠,皇上恩赐魏良钦、高杰、姬龙峰及悟空四人金每人四锭、锦缎十匹,并御赐击鞠球杖一根!”魏良卿连忙拉着姬龙峰、悟空,和高杰一起跪拜谢恩。魏忠贤继续道:“另,赐姬龙峰、悟空锦衣卫百户之职!”因为击鞠技艺高超而被赐官,在历史上并非奇事,唐朝十九位皇帝有十一位酷爱击鞠,甚至有两位因打球而丧命。玩得最出格的要数唐僖宗,他用击鞠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官员的任命,又一年西川节度使的职位空缺下来,备受**信的大太监田令孜见机便向僖宗同时推荐了陈敬瑄、杨师立四个亲信,唐僖宗不知选谁好,便决定来场击鞠比赛,以“球技”来决定,结果陈敬瑄球技最好,终于夺得了西川节度使的职位。而在《新唐书周宝传》记载:军人周宝虽屡立战功,却始终得不到升迁。他探得唐武宗爱好击鞠,便开始拼命苦练击鞠球技,直至把一只眼睛打瞎了,终于在武宗皇帝面前赢得了一次击鞠的机会,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凭借高超的球技得到皇帝的欣赏,被封为了“金吾将军”。但是大明皇帝爱好击鞠的并不多,万历和光宗都并不好这口,所以凭击鞠而获官的事情已经好久没有发生了,锦衣卫百户虽只是个小小的官职,而且还不担实职,但也着实让百官有些意外。言官们哪肯放过这个机会,急先锋杨涟第一个上前奏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此举大为不妥!这二位少年虽球技高超,但毕竟寸功未立,又是白身,岂可就此获取功名?!”杨涟一开炮,又有三位言官跟着他附议。天启帝年轻,城府不深,顿时有些恼怒,他冷冷道:“白身?满朝文武为官之前难道就没有白身的?!寸功未立?今日击鞠夺冠,在朕眼中已算是大功一件,你等且退下,不必再言!”见天启帝有些不悦,其他三个言官拉着还想再争执的杨涟,退了下去。魏忠贤面不改色,等了一会,继续宣告道:“陕西米脂人高杰,正直果敢,有情有义,乃当世少年俊杰,卓尔不凡,特赐封为忠勇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