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对华援助(2/4)

。截止到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中德双方签订的军火协议金额高达。亿马克,不久后又追加00万马克。

芦沟桥事变后,曰本指责德国继续向中国提供军火的行为违反了两国间的防共协议。月下旬,德国尽管声明停止向中国输出军火,但是又声称将履行完签订的合同。芦沟桥事变后一直到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曰军攻占广州切断香港援华路径为止,平均每月有六万吨的军火经过香港流向中国。其中,0%左右为德国物资。

然而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德国政局突变,亲曰的里宾特洛甫成为新的纳粹外长后,两国关系立刻冷淡了下来。德[***]事顾问和中方的合同签订到了民国二十八年底,被里宾特洛甫强行终止。德国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全面召回了军事顾问。民国二十八年四月下旬,德国也决定终止和中国的军火合同。但是双方的协议金额高达。亿马克,终止这个协议对德[***]火业打击巨大,德国人曾经犹豫是否履行完成之前签订的协议。最终考虑到外交上的关系,德国仍然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全面终止了中德双方的军火合作。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政斧就失去了这一最重要的援助伙伴”

高飞稍稍喘息了下:“另一个被看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援助伙伴英国,原本被我国民政斧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曰本内部的五相会议上,陆相板恒视苏英为当时对华援助的最为积极的国家。然而英国的援助主要体现在政治道义上。实际上的物资援助,所占份额意外的小。

比如民国二十六年月到二十七年月为止,平均每个月有万吨物资经香港援华,英国所占比例微不足道。从著名的滇缅公路流向中国的物资以苏美物资为主,次年底开始的一年间,英国物资仅仅占据%的比例。英国之所以没有在物质上积极援华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欧洲局势牵制,能力有限。其次,为了避免刺激曰本而冒亚洲殖民地被曰本报复的风险,英国也不得不谨慎从事。

导致英国认真考虑援华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停止援华。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做努力,将很难避免中国过度依赖于苏联。然而欧洲局势风云变幻,英国最终还是没有能力在物资上大力援华。

英国对中国最初的支援,是滇缅公路的建设。早在二十七年年初,中英双方就在探讨开辟西南运输路径的可能。0月,曰军进攻广东导致香港无法成为物资中转站后,月全长英里的滇缅公路就建设完成。不久后英国正式拨款0万英镑用于购买运输用车辆。次年月,为了维持法币的币值,英国拨款00万英镑作为法币安定基金。随着曰本侵华深入,英曰双方矛盾扩大,二十八年夏天终于爆发天津租界危。同时由于曰本对中国金融体系破坏的不遗余力,维持法币币值非常困难。英方面对曰本的压力虽然有所退让,但仍然在尽量支持中国的金融体系。

德国进攻波兰之后,欧洲战事全面扩大。面对难局,无力顾及远东局势的英国我认为将会不得不进行大步退让。抗战初期,英国为了不过分刺激曰本,对华援助一直抱谨慎的态度。但是随着曰本南进趋势的加强,英曰之间矛盾难以调和将会彻底爆发。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国被曰本认定为援华主要国家之一,但是限于自己也很困难,英国对华援助始终不是以物质为主,而是政治经济道义为主。除上述经济援助,比如允许中方在印度开办飞加工厂

因此,我们从曰本获得的实质姓的援助其实是非常少的”

高飞说的非常仔细,蒋介石也听的非常认真,高飞看了一眼蒋介石,很快把援助的话题转到了苏联方面:”苏联对华援助,始于年月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