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西部硝烟(1/2)

又经过十三年的明争暗斗(1045至1058,宝德先后干掉了安国公周兰、燕王杨廉等政敌),宝德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皇帝,虽然军功官僚没有完全被清理,但是他们已经被文官集团同化,对皇帝已经不构成威胁了。

这一期间东辽、西辽、大明三国也在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着。

1058年东辽皇帝耶律隆绪驾崩,隆绪的儿子耶律喜垣继位,耶律喜垣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破坏境内的佛像。

当时东辽与隋已经达成和平协议,东辽皇帝耶律隆城正想着如何灭掉西辽,现在大侄子给了他一个很好借口,隆城欣喜不已,马上准备起兵攻伐西辽。当时大辽圣母乌兰珠还健在,老妇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这个孙子竟敢灭佛,隆城还未发兵老妇人就来传旨了——揍那个孙子。隆城得令马上发兵,长达十年的两辽战争正式开打。

此时东辽的实力弱于西辽,西辽的优势在于人口,东辽人口不足千万,而西辽人口近3000万,东辽之所以敢于抢先发难在于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有大辽圣母——乌兰珠的支持。辽圣祖死后帝国分裂,相互间互不相容,但是大家都承认乌兰珠的地位,科布多被尊为圣地,圣祖留下的10万精兵也留在了科布多,被称为圣地军团。有了乌兰珠的支持不仅可以动摇西辽的贵族阶层,更是直接得到了一个强大的军团。

第二,东辽有备而西辽无备,西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东辽进攻的,失了先机。

第三,西辽境内宗教、民族成分复杂,西辽灭佛单是在国内就存在着强大的反抗势力,国内不稳,又有强敌,西辽的处境危险了。

战事一开始西辽就处于下风,东辽大将萧邀一举攻克夷播州首府夷播城,另一路由大将平列统领南下攻掠东岭州。

直到1058年底大雪封山,东辽的攻势才被遏制。次年,突厥人终于振作起来,喜垣调集驻防波斯、高加索地区的部族赶来支援,西辽平添了许多生力军,东辽的攻势就被遏制下来了。

为了打破僵局,隆城再次启用了女真人,完颜乌古都的部族军队已经发展到了2万人,他们被配属到了东岭州战区,乌古都不失当年之勇,他的长子完颜则呼台更是勇冠三军,每临战事,则呼台就带领自己的亲军白虎队冲杀在前,他们每人挂着三张弓、三壶箭,冲锋之时先射倒敌人的军官,没有指挥的军队就无法体现团体的优势,接下来就是一通砍杀。数万突厥大军就这样被打的溃不成军。

到1065年,西辽的孙子挨不住了,命令印度国王阿西姆救援,但是阿西姆正忙于镇压境内的反抗势力,根本分不出兵来。原来西辽灭佛触发了本已日益激烈的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汉人唐奢率众起义,接连攻克曲女城华氏城,阿西姆累战累败那里还顾得上。1066年唐奢攻破德里,阿西姆本已经老迈,上不得马,就被活捉了。此后印度的辽军在鲁兰公爵耶律隆汉的带领下在孔雀河一线与唐奢展开对峙。

此时唐奢已经基本控制了恒河、孔雀二州,大夏、东印度两州与西辽的联系被割断,已经成了飞地,有人提议向大隋求援,恢复山南之地,重归大隋版图,还能顺带着捎上东印度这个州

但是唐奢却起了歪心思,与其为臣不如自己做主,唐奢对亲隋的将领展开了清洗,结果义军分裂,耶律隆汉乘势反扑,唐奢战败被杀,到1070年,耶律隆汉完全消灭了反抗势力。

印度的事平息了,可是西辽已经战败,由于耶律隆城在1069年驾崩,东辽的新皇帝为了稳定国内局势,携胜利之威与西辽签订了和平协议,协议中规定,东岭州、夷播州(新疆、巴尔喀什湖一带)割让给了东辽。

西辽皇帝丧师失地就把气撒在了鲁兰公爵耶律隆汉身上,他的理由是耶律隆汉意图自立。耶律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