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北平会战下(1/2)

1038年宝德5年10月,东路军溃败、汉王耶律隆城战死的消息象瘟疫一样传遍了漠北,忽闻噩耗,辽帝惊的丢掉了手上的杯子,由于青龙军武成军拼死抵抗中路军的进展并不顺利,而东路军一直传来的都是好消息,怎么突然间变成了这个样子。

老皇帝欲哭无泪,他心中只有恨,失掉爱子的恨,乌兰珠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她抱着隆城的小儿子耶律喜寿呜呜隐隐的哭啼着,整个行宫都弥漫着哀伤

虽然严冬马上就要降临草原,但是辽帝还是选择了马上报仇,其实这里面也有战略的考量,现在东路军仍然保存完整的部队只有辽东的萧天安8万人,虽然各部都有自己的骑兵但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隋军的进攻,如果不及时增援,东部各州有被隋军完全占领的风险,这是辽帝无论如何也要马上起兵的关键原因。

然而事实上要比辽帝预想的好的多,首先杨宗保率领的玄武军已是强弩之末,杨宗保的部将牛璐曾奉命追击辽军收复失地,结果反被辽国败兵打的大败,因为萧天佐的天雷军只是溃败,在逃离战场后他们又以各部族为单位聚集起来,而隋军却是疲惫之师,大破天门阵后玄武军的士兵几乎个个带伤,这场仗胜的太悬了。另一面,狄青虽然很想马上北上收复失地,但是关宁军以步卒为主,带着步卒去大漠作战就如同逼姚明踢足球一样不合适。赵襄的军队倒是有骑兵,可是赵襄的治军思路是步战,在赵襄的军队中骑兵的主要作用是送信和摆依仗,而且这些士兵的头脑已经被赵襄装满,让他们换换思想可不是三两天的事,再者赵襄的精诚军还对关宁军保有一些敌意,如今赵襄能做的就是把马送给狄青,虽然赵襄军团有10万大军,但是能送给关宁军的也只有7000匹而已(赵襄也得用马)

有了这7000匹战马,狄青的骑兵军团总算可以开张了,首先要把军队收拢起来,关宁军千里行军,要重新聚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直到11月13日狄青才把跑乱的军队收拢了起来,然后就是抽调精兵组建骑兵大营,虽然关宁军人数不少,但是狄青挑兵是相当认真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学习能力那是一项一项的查,就这么过筛子似的过了十多遍才挑选出了5000人成立了飞龙营,兵是有一些了,但是军官去那里找呀,狄青去玄武军问杨宗保要他的老班底龙骑军,虽然幸存的龙骑只有30几个了,但这些人都是百战余生的精华,狄青喜欢,杨宗保也喜欢,最后二人商定平分这些人。

就这么一耽搁,辽帝耶律承麟又重新控制了遵化州、乌烈州、杭育州,那些战败的辽军也找回了精神支柱,他们重新团结在大辽皇帝的身边。11月23日耶律隆城终于逃回了辽国,此时辽帝正已到镇州,此时耶律隆城早已成了光杆司令,为了东山再起他必需马上回到父皇身边。

看到儿子安然归来,老皇帝幸福的泪流满面,隆城详细的叙述了战败的经过,老皇帝指出了儿子的错误——“分兵冒进,得意忘形,骄兵必败”,老皇帝让隆城牢记,战争的主要任务是杀伤有战力的敌人,而不是占地方,如果没有消灭反抗,那么占多少地方都是毫无意义的,当然,东路军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成绩是无法抹杀的,毕竟东路军消灭了近40万敌人,而且占领了大片土地,特别是收复了契丹的首都上京。所以,对于耶律隆城来说,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

东路军的损失也不能不提,45万大军折损了三分之二,搏侯萧天佐更是战死疆场,现在东路军几乎失去了进攻的能力,于是耶律隆城希望父皇能够亲自指挥辽军完成饮马黄河的战略设计。

辽帝同意了隆城的请求,因为他感觉到对面的隋军已经失去了锐气,如果再给他们加上一根稻草或许就能取得全胜,于是辽帝布置了再次南下的方案。

主帅归来、皇帝亲临,东路军的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