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话 一国两帝(1/2)

994年天命15年秦王杨泰率部进京宣布监国,对于这一事件的表述有很多版本,朝廷公布的美化版没有多少人相信,由败落的张府传出的阴谋论也没有多少人相信,大家比较认可的版本是,天命皇帝在病中任命长子杨谦监国,秦王用武力驱逐杨谦自任监国,这是典型的政变。

由于祖先的表率作用,这个皇朝以后还有更多的政变,正如唐朝自玄武门之变后,高宗、中宗、睿宗、武后都发生了一系列政变一样。在没有政治自由的封建皇朝,政变是推动政治前进最和平的手段,虽然并不是每一次政变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政变符合一部分人的利益,也伤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3月,曾国城被罢相,徐文长转正,其他内史、大理寺、都察院等机构也都纷纷改组,最初跟随秦王入藏的十二少府成为大赢家,除了早先被任命为太尉的何缑以外,另外十一个人大多入主朝廷各枢要,也有的到地方上任刺史。官场就是墙头草,没有多少真的坚贞之士,到5月份,各地官员大都已经服帖,当年正是春围年,秦王害怕有胆大的举子坏规矩,于是春围成了秋围,被安排到了中秋之后,之所以这么安排,秦王是想通过百官的中秋贺表看看风向。正如秦王期望的那样,除了蜀王系没有别的杂音,于是秋围正常举行,一个叫熊十力的辽阳人被点为状元。熊十力不仅文风洒脱,人也长的豪迈,正是秦王喜欢的类型,为了招揽人才,秦王把他派到了凉州任职,这个人对以后的历史走向起到了重大作用。

既然人心已定,秦王便开始着手把自己转正,这事还真心不好办,因为天命帝杨周已经大安,秦王原以为他会死的,可是等了几个月他越活越精神,这可如何是好。

11月皇帝杨周与秦王杨泰再议传位金册,兄弟俩认为应该执行这一金册,杨周退位称上皇,杨泰继兄位,封上皇诸子、皇帝诸子为亲王,由于杨泰生母刘氏已死,兄弟俩商定追封张氏、刘氏为皇太后,共同葬入太祖皇陵。

有了上皇这一创造性的职位不知救了多少政变失败的皇帝,在我们这个时空,明代宗病重又无子嗣,代宗的哥哥明英宗复辟成功,明代宗被活活困死,大英雄于谦因为拥护代宗而被处死,于谦死前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

995年天命16年元月12日,杨泰正式称帝,改元大同,尊天命皇帝为上皇,追封张氏、刘氏为皇太后,立秦王王后徐氏为皇后,次子杨询为皇太子。没有封王的杨谦、杨嘱、杨饶、杨谭、杨评、杨谨、杨谧为亲王,这里要提一下,杨谧被封为吉王。为证明自己得国正当,杨泰坚持公布了太祖立下的传位金册。

杨泰的本意当然是想证明自己的皇位合法,但是民间认为这是欲盖弥彰,太祖金册就如同我们这个时空的金匮之盟一样成为千古谜案。

大同这一年号也是有特殊深意的,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自己在塞外的都城(天命年间,人们习惯把秦王控制的边州称为秦国,大同地处东北与西北的要冲地带,又面向喀喇汗国和贺哲契丹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了秦国的都城);另一面是向世人表示,朕要建设一个儒家描绘的大同世界。

值得一提的,沫北王耶律贤派遣二王子耶律承麟入朝敬拜大皇帝,当年承麟出生时,沫北王高呼六王子诞生,众人多不解其意,后来有人问起,耶律贤就是不承认,如果按杨泰诸子排序可不是老六吗,当然这事耶律贤最清楚。

大同帝初次见到耶律承麟就觉得喜欢,还和承麟打趣的说道“你那矮木桩老爹怎么生出了你这样高大的少年,到像是朕的孩子一般”

耶律承麟见到大同帝也觉得亲切,爷俩不仅身量仿佛,面容也有几分相似,若与杨询兄弟并肩而立,说是亲兄弟不会有人不信。但是又有谁往那里去想,如果是现在大可去做亲子鉴定,那个时空还没有这种科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