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第三次世界大战二(1/2)

1125年9月初,隋廷以东邦首先开火为由发动了旨在转移国内金融危机的侵略战争,此役歼灭并俘获了20万东邦军,东邦的国防力量几乎损失了一半,东邦灭国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东邦王本想降了隋廷,反正自己的祖先本来就是汉人,降母国不丢人,可是大将孟挺却建议向汉邦借兵,想趁两强相挣的机会火中取栗,东邦朝中虽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是最终还是向汉邦派去了借兵的使者,与此同时,高棉王苏列耶跋摩二世已派出军队向东邦宣战,第三次世界大战扩大开来。

苏列耶跋摩二世也是一代枭雄,他很清楚高棉王国无法与中华对抗,他的目标是兼并东邦称霸中华南面之地(中南半岛),在这块地方能与他竞争的就只有汉邦,中华与中南隔着横断山运输不便,因此不可能对高棉造成威胁,所以中华可用为援,如今隋军已歼灭东邦国主力,挡在了强敌汉邦和自己之间,此时出兵正当其时。

高棉人的战象就如同我们这个时空的重型坦克,近2万头战象摇摆着庞大的身躯踏上了东邦的土地,高棉军穿州过府如入无人之境,原来东邦立国不久,对地方的控制不牢固,那些土著对汉裔又不服,便趁着高棉军的袭掠纷纷独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丽江(伊洛瓦底江)以东的土地就尽数归高棉王国所有,只有重要港口达贡(仰光)还在东邦军手中。

达贡不仅是东邦的重要港口,还是东邦水军的所在地,这里停泊着近500艘战舰,东邦军又依山势建立起三座炮台,水军与炮台互为犄角,高棉人的战象无法攻破这样的堡垒,紧接着高棉人的水军也在这里吃了败仗。

高棉军无处下嘴只好请隋廷水师来打。

为防着儿子们夺权,隋皇养儿子都是关在宫里,只有身为太子才能上朝学政,可是太子身边虽有幕府却没有实权的,因此高棉国没有找近在咫尺的杨构要兵,而是向万里之外的隋廷派出使节。

高棉使臣一走就走了三个多月,在这期间苏列耶跋摩二世命令高棉军按兵不动,为了说动隋皇出动水师,苏列耶跋摩二世表示愿意参加盟军,听从隋皇调遣,所以他要做做样子。

这三个月却成全了杨构。

原来南海军节度使宁泽寿是杨构的老部下,一听说高棉人的水师打了败仗,杨构就有了主意。杨构一向重视水师的作用,这次南征他就想配备水师顺便把高棉扫了,可是有嵩阳系在那里挡着,这事没办下来。眼下高棉人的水师受了重创,杨构的心思又活泛起来,他给宁泽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高棉水师败了以后,海上商路不太平,将军有维护海上商路太平的责任,你快来管管吧。

宁泽寿是个聪明人自然看的懂里面的意思,于是便以维护商路为由亲率一支20艘炮舰组成的舰队去东邦海域护航,当时是冬季,正值信风西吹,这支舰队在南越州金兰湾会齐,而后杀向东邦。

宁泽寿舰队的第一个战利品是蒲罗中(新加坡),隋军以补给为由驻了三百火枪兵,当时这里由三佛齐王国统治,蒲罗中是三佛齐的重要港口,东西客商都把这里作为补给之地,三佛齐每日在这里收的税金都在1000金币上下,隋军舰队占领蒲罗中三佛齐虽然心有不甘却不敢说出半个不字来。因为他们最大的敌人是高棉王国,如果冒犯了隋廷,高棉人必然南下侵犯。

在我们这个时空,明朝以后开始禁海,从此中华渐渐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而在明朝以前中华从来都不拒绝对外贸易。

200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一艘被命名为南海一号的南宋商船被打捞出水,该船排水量达八百吨,已经运用了水密隔长的造船技术,船上搭载着数万件瓷器金银器。

而在中的时空,自隋太宗以后就开始奉行重商主义,宝徳学会的学说更是为重商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