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勇气的源泉(1/2)

宝德初年战事频发,再加上贪污盛行、土豪转移财产,隋廷已没有多少财政能用于养军了,可是没有军队的支持又怎么保障政权的安全,在时任幽州巡抚李德陵的建议下,宝德帝允许军队可以经商养活自己(军队以获取马匹为由进行茶马贸易)。另外,为了表彰有功将领,穷皇帝——宝德只好把官田封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收地租。

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了政权的稳定,可是总给人一种唐朝末年的感觉。唐末节度使专权,节度使的兵都是自己招自己养的,李德陵教宝德的就是他祖先那一套,而结果也是相似的,早已自生自养的青龙军自不必说,龙骑军、飞龙军、玄武军、关宁军,甚至是皇帝的亲军龙虎卫都有自成体系的趋向。

一开始宝德还没看透,可是王则起义撩起了各军团割据的一角,虽然还未成熟,可是任其发展后果是相当可怕的,当时司马光正修唐史,他不止一次提醒宝德,宝德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他如何不心惊,宝德最怕的是旁支兄弟燕王杨廉,他一手控制了飞龙军、龙骑军、关宁军、玄武军近40万大军,这太可怕了。

于是宝德先用边寅制造冤狱打倒燕王,可是燕王面对重压竟然没造反,宝德很后悔,这是忠良呀,于是赶紧封燕王的儿子为嗣王爷以弥补过失。

接下来是打击其他军阀,边寅自己就是军阀,这事用不到他,宝德看中了镇压王则起义的文彦博,而文彦博也没令他失望,燕王一系的军队都被他给收拾了,不愿改编的飞龙军、关宁军都被消弱,玄武军成了直属军队。

可是后面的庙越来越难拆,最终文彦博被军阀系统打倒,文彦博在被人算计而自己竟毫不知情,宝德怎能不心惊,看来皇权并不是万能的,若行事不谨即使是皇帝也难免丧生,甲戌政变不是前车之鉴吗,想到这里宝德便放弃了疾风骤雨似的改革,他放任王安石一帮子学士去清谈,熟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王安石、苏轼一帮子大儒在一起相互启发一定能找到救国的道路。

王安石领导的宝德学会确实有不少研究成果,宝德捡易于施行的先行,由于这些政策没有触及勋贵们的利益,所以施行起来很顺利。这些措施虽然对革除弊政没有直接帮助,但是对经济发展却有奇效,宝德末年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海外贸易日益频繁,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中央力量的增加削弱了地方分离势力,特别是青龙军盘踞的地区(青海、康藏、甘州)已被纳入了中原经济圈,这样强大的青龙军就失去了分裂出去的经济基础。

此后,虽然靖康帝胡闹却未能改变这一趋势,而靖康之变更是歪打正着,富有变革进取精神的康王一系代替太子系成为了国家主导力量。这一变革可谓正当其时,康王在宝德变革的红利透支前接收了政权。

康王政权以大德为年号,继续宝德未尽的事业,虽然大德政权一开始就打了一场败仗(北口之战,火器师战死八千人),可是这场败仗却催生了后镗燧发枪的诞生。

但是,宝德变法的两大难题还是无解,特别是在嵩阳出身的宗泽当政时,嵩阳系与勋贵阶层的联系太紧密了,而白回安的家族就是军队的贸易伙伴。那么白回安本人又是怎么想的哪。

白回安出身岳麓一系,他的思想已经被岳麓化,他深信只有岳麓主导的变法才能让这个国家更上一层楼,他也会因此而扬名世界,所以他一见到大德皇帝就游说他继续宝德朝廷的变法。

但是大德皇帝政治上的睿智让白回安冷静下来,如今是嵩阳系掌权,皇帝要稳定政权也需要将军们鼎力相助,这时候革将军们的命岂不是自寻死路。

聪明人不需多说,白回安马上领会了皇帝的意思,可是白回安可不是一个老实人,他以退为进,以回击蔡京为幌子,偷梁换柱,通过舆论战把大德朝廷的行政轨道接到了宝德时代。这一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