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国士(3/3)

乱,威慑外邦;上品国士曰:一国柱石、超世之杰、扩土开疆。借着早生二十年的机遇,我得以虚名威慑外邦,勉强混了个中品国士的名头。但是五弟,你的才具,可不仅仅是忠勉国事,最低也该是个社稷股肱。我去后,大燕,就靠你先撑着了……”

“当初冀州之失,吾已无力领军,五弟你又为太后所不喜。吾恐一战若败或有倾国之危,朝中多有言割地求和者,而吾不谏;辽东之失,本以为能唤醒朝中诸贵的警惕,不再沉溺富贵,故吾不言;辽西再失,国势动荡,这才不得已向陛下推荐你,却被慕容评所阻。又想着,或许能让慕容评知国事之重,便随之。”

“步步错,却步步不改;瞻前顾后,遂使时局渐败。若不是令儿险中求胜,我这空有虚名的中品国士,怕是得生见亡国之祸,难见父兄矣……”

慕容恪一句句说着,像是要把多年来的压抑沉闷都倾诉干净。慕容垂始终沉默聆听,但慕容令却终是难以再忍>

“四伯何以如此自轻?若不是四伯一心为我大燕着想,不愿同室操戈,那慕容评与慕舆根两个无能小人,哪里有他们作祟之所!”

慕容恪洒然一笑:“能让两个无能小人把控朝政,可不就是我的无能么?”

抬手打断慕容令急欲辩解的言辞,慕容恪继而说道>

“慕容评不是无能,只是算计眼前太精,而长远不顾,更兼奢靡成风,乃至于沉沦;而慕舆根,便更是难得的大将、猛将,其以‘独领一方’而评下品国士,非是虚名。只是骄奢太纵,妒心太强,蒙蔽眼前。”

“如今想来,若吾当日便不顾身后之名,大权独揽,兴许大势之下,此二人还能为我大燕之臂膀。只怪我一心持正,爱惜羽毛,终落得今日这般境地。后人修史,吾之评誉或可比之于伊尹、周公;然则于我大燕,却无半点益处。”

“令儿,我这一去,不是悲戚苦难,反是解脱。大燕沉珂太重,便是你父亲,最多也就能维持个堪堪不灭国。今日唤你来,是因为后辈之中,唯有你,具备雄略之姿,或可登上品国士之位,重整大燕山河!”

(感谢的话也不多说了吧,看到【摸摸头】的打赏,就觉得不马上更一章真心对不起,最近是自己太懈怠了些,抱歉。)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