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失算(2/2)

………

以李诚最开始的猜测,在慕容评大败后,不管是慕容评本人还是燕廷方面,一定都会尽力的遮掩。如此一来,在没有办法获得确切消息的情况下,又缺乏足够的战争动员时间,再加上国战新败,北魏就算有心来捡这个便宜,也无力实施。

而北边柔然的情报线,就更没有中原政权来得快捷准确了。

柔然,作为这个时代的草原霸主,虽然延续了草原民族一贯的善战以及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但本身开化程度却相对较低,也没有出现什么决定性的雄杰君王。

人们会对柔然时期之前的匈奴、鲜卑印象深刻;也会对柔然之后的突厥、契丹有所了解。但偏偏就是这个承上启下的柔然,似乎在整个南北朝的进程中,完全没有站在历史的舞台中央过,籍籍而兴,籍籍而亡。

正是出于对幽州南北,这两个庞然大物的动向笃定,才让李诚敢于定下如今这个计划。

然而再怎么精准的计划,也会有着意想不到的变化。

首先一点,慕容评虽然在征战领兵上,轻慢骄奢,惹得大败,但在政治嗅觉上,却出奇的敏锐和果决!

在确定了李诚的军队没有继续追击后,慕容评收拢败兵数千,掩去了自己的帅旗,沿路城池,都是悄然出现在城守面前,并下达了最为严格的封口令,不准透露半点消息。

特别是在即将进入蓟城之前,更是让大部队远远留守,自己与十几名亲兵,乔装为传令兵,直抵大燕王宫,直接面见太后可足浑氏。

败是必然已败,但败到什么程度,李诚一部又承受了多少损伤,这一切都由慕容评说了算。更不要说慕容令的叛逆表现,是有目共睹,也完全可以推诿责任的。

更重要的是,败仗已然发生了,就只能看结果,而不能再追究责任。

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刻,再推出一个有足够资历和能力震慑住燕廷上下的人,已然没有可能。

可足浑氏能做的,也就是和慕容评这艘破船,同舟共济到底,看看天意如何了。

而在王宫对奏后,慕容评请动可足浑氏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彻底剿灭吴王府上下亲信!

然而当宫廷卫兵到达吴王府上,才发现,吴王府在看似一切运转正常的情况下,主要人物,早已人去楼空,不知所踪。

至此,慕容垂背祖叛国,畏罪潜逃的名头,是彻底的被慕容评给扣在头上了。

而李诚所没有料到的另外一点,则是他小瞧了天下英雄。

即便是三国群英中最顶尖的几个谋臣,也不敢说自己算尽天下,万无一失。

否则曹操不会在初期与吕布难解难分;东吴不至于在江东多年,眼睁睁看着曹操壮大而毫无作为;蜀汉也不会痛失荆州,偏安一隅,最终汉室难挽。

更不要说如今李诚手下,品评最高的,也只是上品州士的诸葛诞和王异。最多算上系统中的导师吕蒙,也终究是个统帅型的帅才,并非纯粹意义上的谋士。

在这个时代,也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天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