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一年(2/3)

诉求,皆可直接到军法司寻求帮助。同时,军法司将组织专员,随时到军队和将士家属之中进行明察暗访,以防将士或其家属有冤不得及时伸。

第五,城主府已在城中划出一大块空地,拟建成东城烈士陵园。自即日起,凡在保卫东城之中有功的将士,无论是战亡,还是病故,抑或是终老于家中,皆可入东城烈士陵园,受东城之人万世缅怀。

这些政令在公祭大会之上一颁布,东城之中,立即掀起了一股参军的狂潮。无数贫苦人家,都争先恐后地当场表态,要把自家的适龄男子送入军中,为东城和大仁大义的龙家效力。而那些曾经拿钱雇佣他人替自家子弟服兵役的人,则垂首顿足,后悔不及。有那么几家胆大的高门大户,想要蒙骗城主府,将那些雇佣来的人成是自家的子弟,结果被城主府当面给戳穿。

那些高门大户被当场戳穿之后,龙家尚未对他们做出惩罚,纪念广场内外的百十万愤怒的东城百姓,险些用口水将那些人给淹死。就连那些凑过来看热闹的仙门中人,也义正言辞地对那些试图蒙骗龙家的高门大户之人厉声呵斥,甚至有人威胁要清除奸佞,澄清玉宇。

其二,龙家出资,对整个西河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改造。改造的内容包括整修路面、清理河道、修缮规范的排水沟等等。短短的几个月之后,所有闻风到西河去参观的人,无不大跌眼镜。被改造之后的西河,哪里还像是一个贫民窟?其整体环境,甚至是比那些高门大户聚居的地方都要好上不少。

参观过之后,许多人,尤其是那些高门大户,纷纷前往城主府请愿,请龙家对他们各自所在的区域也进行改造。等到龙家之人为难地透露出龙家在经济上的压力,那些前去请愿的人纷纷表示,他们愿意帮忙出钱出资出物出力,只要龙家肯主导对他们居住的地区进行改造和修缮就行。

其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龙家的两位老祖宗将她们二人的田产以及那个七岁之后才开口话的公子的田产,都“承包”给了贫苦人家,是为三位龙家老祖回归和公子能够开口话而谢天祈福。此举一出,更是在东城之中激起了比地龙翻身还要强烈的震动。

土地和田产历来被视为立家之本。龙家的两位老祖宗想为三位龙家老祖以及公子祈福谢天,大家完全可以理解,从心里也是完全支持。但将自家的田产“承包”给别人,而且一承包就是十年,这也太,太,太那个啥了吧?

其四,城主府将龙家在城内一处地段极好的庄园进行了改建,在其中建立了两个机构,一个称为“敬老院”,一个称为“孤儿院”。

凡是城中百岁以上的老人,无论其是否有儿女,皆可申请到敬老院中居住。对于那些无儿无女的鳏寡老人,只要愿意到敬老院中养老,敬老院分文不取。

凡是城中的孤儿,皆可到孤儿院中居住。孤儿院中,龙家不仅仅只是为孤儿们提供一日三餐和衣物等基本的生活用品,还特意安排了不少文武先生或教习,为孤儿们教授文武之道。

最先搬入敬老院和孤儿院中的,都是来自于西河地区的老人和孤儿们。因为敬老院和孤儿院是完全对外开放的,不少人到敬老院和孤儿院中看过之后,都那里的环境比许多温饱之家的环境还要好。

其五,城主府将对城中多余的雨水和一些生活污水进行过滤之后,将其引到了东面城墙之外的一些地势较低的地方,在城外形成了不少的洼地。这些洼地形成几个月之后,洼地之上,渐渐地开始有各种鸟儿、虫儿、鱼儿等生物出现,竟开始成为东城之外的一道新的风景。

……

对于东城之中的这些新鲜事,整个四方城中都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三位回归的龙家老祖从仙门之中带回来的一些办法。唯有那几个城主和各个城主府中的玉剑门弟子知道,龙家所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