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3/3)

习的压力有多大,关键取决于有多少人参与残酷的竞争,十个人竞争一个位置,与一千人竞争一个位置,这种竞争的压力是有很明显区别的,当有太多的人都要竞争同样的位置,并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那么,这份竞争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竞争究竟有多激烈,李安是深有体会的,在他小的时候,能考九十多分,就已经是班级前几名了,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了,而到了十几年之后,一个班级的小学生,甚至会出现一大半的双百,也就是说,有一多半的学生都考了满分,这份压力可想而知。

而到了考取学校的时候,为了拉开差距,考试的题目必然要增加难度,而若是不进行非常刻苦努力的学习,又如何能够在难度极大的考试中获胜呢?所以,减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除非有的孩子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学习的料子,将来去搬砖就行了,能不能学的好无所谓,这样在减负的大背景下,这个孩子就能比较快乐的学习了,童年将会无比的快乐。

不过,这是以牺牲孩子将来的生活为代价的,搬砖那可是非常辛苦的,而且,以后都用机器搬砖的话,人力搬砖的工匠是会被淘汰了,如此一来,这些没有学好的孩子,只怕就要失业了,将来的人生道路肯定不会很顺利,甚至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孩子的未来。

大唐这个时代还好,各行业都还没有精细化,机会可谓遍地都是,一个孩子不论文化成绩学的如何,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将来是不会没有饭碗的,最多也就是继续处于底层罢了,无法晋升到富裕阶层而已。

所以,李安觉得,大唐这个时代的孩子还是挺幸运的,他们还没有赶上竞争白热化的社会,就算在家种地,也能很好的活一辈子,也能娶上媳妇,不用担心娶不起老婆而单身一辈子。

而后世的老百姓,在农村种地倒也是可以的,但种地根本就不挣钱,更不可能靠种地去城市里买到一处房产,而城市里没有房产,是很难娶到媳妇的,只能被迫打一辈子光棍,这样的日子肯定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想拥有的,而很多人就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挺无奈的。

李豫似乎听懂了李安的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外面的行人络绎不绝,还有一些卖糖葫芦的小贩,也在人群中来回的走着,一边走一边吆喝着糖葫芦,声调很有特色,让人根本就听不出喊的是什么,但听习惯了之后,就会知道是卖糖葫芦的,之所以走着贩卖,也许移动贩卖能够取得更好的销量吧!李安没有亲身试验过,所以,也是没有发言权的。

卖生煎,混沌的小摊,生意非常的不错,不停的有顾客光顾,有坐在小桌子旁吃的,也有打包带走的,而很多从酒楼走出的贵人,也会让仆人去打包几份带走。

生煎只需要一小块油纸就可以包装了,非常的方便,而混沌这种小吃,却需要用陶碗装,所以,打包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贵人打包自然不用在乎成本,而普通的行人,若是要打包带走的话,都是自带大碗的,就犹如后世出门打豆浆,很多时候都是拿着茶瓶去打的,直到后来坚固塑料袋普及了之后,才改用塑料袋,不过,这样真的非常不环保,朝廷并不提倡这种方式,只是老百姓为了方便,才采取这种错误方式的。

要说这些小贩的存在,会不会影响路边酒楼的生意呢?这个自然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因为平康坊的酒楼都是高档的顶级酒楼,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没有卖小吃的小贩,这些普通百姓就不会来了,只会减弱街道的人气。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