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欲盖弥彰(一)(1/2)

议事殿,秋。武大臣分列两旁。

拓跋弘:各位爱卿听旨:为使广大百姓安居乐业,朕决定全国减免赋税,实行十一税(即用收入的十分之一缴纳赋税)。免除调的部分。各郡县刺史守宰,务必廉洁奉公。安民抚民,各保一方平安。到任时,选拔本郡县内有德行,有名望的忠信正直之臣为选官,由他们为朝廷选拔,推荐各部人才。

众臣:皇上英明,臣遵旨。

拓跋弘神采飞扬:“到选官,朕想起选部尚书李䜣,他调到相州任刺史,经吏部考核,政绩最优。他为官清政,明于断狱,受到上下一片称颂。朕要赐朝服一套,以示嘉奖。李䜣在朝立有大功,辅佐先帝,忠心耿耿,并且能直言劝谏,出谋划策,实是国家栋梁,当今名臣。所以朕擢升他统摄南部,总理繁重事务。他受命以来,日夜辛劳,毫不松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为国之事,无所不为,即使鄚国的公孙子产(侨),鲁国的李子也比不上他。”

“然而一些奸邪之徒抢劫李府,焚烧房舍,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司应加以悬赏,务必擒获罪犯,绳之以法。”

散朝之后,张祐立即来到太华殿,向太后汇报着朝政情况。太后大脑聪慧,不由颔首:“皇上懂点治国的门道了。”

张佑担心地:“皇上是否通过选拔,逐步将朝臣换成自己的亲信?是否在限制太后的懿旨?”

“定要心提防。还有,李䜣真那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吗?”太后若有所思。

“奴才不敢乱言。”

太后不再追问,叮嘱道:“噢,你去带太医杨慧,再去给王公公看看病,多带点补品给他。”

“是,太后。”张祐乐颠颠的去了。今日的王遇,就是他的未来。有谁不为太后卖命呢?

随着李敷兄弟地位的升迁,李府已今非昔比,门楼高大威严,标志着主人的无比尊宠。

门前车马喧哗,达官贵人出出进进,络绎不绝。

李奕骑马驰到门前,翻身下马,将缰绳抛给随从,昂首阔步踏上台阶。

门卫忙躬身施礼:“安平侯,请——”

来李府拜访的官员也对李奕点头哈腰:

“都官尚书爷——”

“安平侯爷——”

李奕只是点头应付一下,直奔李府书房。

李敷接待完毕来访的客人,正阅读一份卷宗,眉头紧蹙,一会儿拿起,一会儿又放下,一会儿在室内踱着步子。

跟李敷多年的家人冯阐()进来:“禀尚书爷,散骑常侍,李尚书回府。”

李敷:“快请。”

李敷走出门口,降阶而迎,弟兄二人互相寒暄,执手进入书房。

冯阐奉上茶水。

弟兄二人落座喝茶。李奕自由哥哥抚养,对哥哥自然十分尊重和关心:“哥哥气色不好,莫非有什么棘手之事?”

李敷连忙掩饰:“没什么,只是朝中事务缠身。”

李奕看出哥哥有隐情,就对送茶水的冯阐:“我们弟兄话不用伺候,你先出去,不召见不许进来。”

“是,侯爷。”冯阐唯唯诺诺地去了。李奕走到门口,见冯阐走远才踅回书房。

“哥哥有什么为难之事,何不给弟弟讲讲。”

李敷只好对弟弟实话实了:“实不相瞒,为兄接到一纸状,真不知如何处理了”

“状告何人?

“相州刺史,安南将军李䜣。告他贪污民财,接受胡商贿赂,数目惊人,民愤极大。为兄作为尚书省长官,和李?亲如兄弟,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李奕鄙夷的:“这李䜣,我早就看他不地道,投机钻营,拉拢权贵。不知怎么搞的,这样不忠不淑之人,政绩考核居然得了个全国最优!昏庸的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