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老狐狸,还是你狠(2/3)



天子染疾需要静养,中外隔绝,有事由枢密使突吐承璀领旨往中书省宣示,中书省有急事亦由突吐承璀转呈。

至于重臣亲贵欲入宫探视病情,则统统被突吐承璀挡驾。

李茂未能见到李纯,原因便出在此,是突吐承璀把他和皇帝隔离开来。突吐承璀究竟意欲何为,李茂不久之后就明白过来。

突吐承璀要争一个定策之功,他在寻求帮手,欲结盟友,先示恩威,突吐承璀是在敲打自己,他要让自己明白,和他突吐承璀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的坏处。

“朝臣们的倾向于册立邓王李宁,立嫡以长,几位相公面目模糊,都没什么,但他们的门生弟子们却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们的这份意思。突吐承璀欲扶立灃王李恽,谋一个定策之功。至于贵妃嘛,那自然是自己的儿子最亲。”

林英亲口向李茂通报了他所能掌握的消息,在这件事上他和李茂的态度一致:置身事外,不参与。没利益也就没有冲突,故而二人话时都还能保持着朋友般的微笑。

“这里有一份刘辟派驻两京人员名单。”

这是左龙骧军送给右龙骧军的一份厚礼,也是李茂对林英的酬答。

林英投桃报李,将一份朝廷派驻西川的卧底人员名单交给了李茂,这些人有右龙骧军的人,但大部分都不是。

二日的延英殿奏对上,三位宰相对李茂、高崇、严砺共同提出的“养毒剜疮计”都表示赞同,但袁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养毒要多长时间?”

李茂答半年左右,袁滋道:“你可知山南西道遭逢旱灾的事?”李茂点头知道,袁滋又问:“那你可知河洛地区春旱的事?”

李茂道:“略有耳闻。”

袁滋道:“略有耳闻不行,还要知道前因后果,据钦天监奏称,今年河洛地区春有大旱,入夏后将有洪涝,届时漕运不通,江淮的米粮运不来关中,山南西道又值大旱,数万大军的米粮你如何筹措?”

李茂道:“这便是下官此次回京的原因之二,相公有何高见?”

袁滋道:“是老夫在问你,你怎么又问回来了?”

杜黄裳道:“为大军筹备粮草是度支、转运使的事,问他作甚?”

袁滋道:“那也该让他知道,人不能胜天,天力面前,人力微不足道。”

令李茂有些意外的是,杜黄裳这次竟然没有跟袁滋争论。

贾耽问李茂西川的战事是否可以速决,李茂明白他的意思,回道:“速决不难,难在肃清余毒,余毒不出,两川将来必有反复。”

这个道理不必李茂出口,众人都能理解,但河洛地区起洪水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一旦水起断了漕运,后果不堪设想。

“人应顺天道而行,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但人之为人,究非木石,现在距离入夏还有两个月,两个月内是否可以抢运足够的粮草入关中,以备大军使用,几位卿家都议议。”

四人表情不一,李茂未做过宰相,全局观不强,对天下大势知之不深,对李纯的提议持乐观态度。

杜黄裳性情刚硬,明知此事难度极大,却还是跃跃欲试。

袁滋深感难度太大,有些吃不住力,又见李纯面色凝重,到嘴边的劝谏之言却吐不出口。

贾耽也深知此事成败在天不在人,他怀着一腔悲壮,决心赌一把,心里正盘算着要不要主动请缨去搏他一把。

“老臣请缨出镇洛阳,督导粮草转运之事。”

未等贾耽下定最后决心,杜黄裳先开口了。

众人皆吃了一惊,自永贞年太子监国时起杜黄裳就是诸相之首,辅天子协理阴阳,宰制天下,早坐稳了一人之下万千之上的实权地位。

深谙权力运行之道的人自会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