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讨价还价(1/2)

剑州一失,西北门户大开,战事进展神速大大出乎刘辟和高崇的预料,身为三军主帅,让刘辟抢了头功,高崇心里是一万个不服气,大军在阆州略作休整后,急行军南下,忽然出现在东川节度使理所梓州城下。(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

当初刘辟袭占梓州后,听从谋士卢若的意见,将梓州城墙拆毁,以防止李康旧部复夺城池威胁成都。

刘辟遣牙军大将刑泚出镇梓州,面对被拆毁的城墙,刑泚大骂卢若愚蠢无度,无奈只得连夜赶工筑墙,城墙才筑两丈高,高崇部已到城下。

刑泚大惊,急引兵退去,临走前将城中富商大户尽皆迁走,又放了把火,把梓州城烧为平地。

高崇一举收复东川旧理所,震动三川,虽然得到的只是一座不能驻兵的空城。

成都的刘辟吓的不轻,朝廷进兵的速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原本以为突袭东川得手后,蜀地尽入其手,凭借着天险足可支撑一年,一年之后,朝廷兵老粮穷,只能委曲求全,答应他统领三川之地。

“没想到高崇会进军如此神速,更没想到严砺会这么快打破剑州。”

刘辟摇头哀叹,向对面的谋士兼多年老友卢若抱怨道:“德昭就是头猪,如此险要的城池,怎能**就给丢了呢,老夫想发援兵都来不及。”

卢若没有接话,因为刘辟的是废话,剑州城外根本就没什么救兵,即便德昭现在还坚守在那,刘辟也只会看着,而不会发一兵一卒。

自高崇占据了梓州后,刘辟就把蜀军精锐全部调来成都保卫自己的安全。他本是个恋家的人,此刻又感到了严重的威胁。

作为多年的老友和谋士,这点卢若看的比谁都准。

“剑州之失只是一个意外,当初我就不主张让尹牧去,此人心怀叵测,果然是靠不住。起来坏事的都是林蕴这些人。”

调派尹牧去镇守剑州是刘辟的意思,韦皋信得过这个外来户,刘辟却不大信得过,让尹牧镇守双流,刘辟不放心,剑州是对敌一线,让尹牧去当箭靶子,多消耗掉官军的箭也好。

卢若的确是不主张派尹牧去,不过当时他也没反对,只是后来发了一发马后炮,撺掇刘辟派德昭去做刺史,是剑州地位重要,不能委于一人之手。

现在想想,卢若这主意也不咋地,尹牧未必真的就一开始就心存反意,反而是德昭去后,处处猜忌他,最终才逼他做了反叛之事。

当然这种事刘辟是不打算公开承认并承担责任的,在这件事上他和卢若都没错,错的是林蕴。林蕴本是节度推官,因为反对他起兵,而被他贬为唐昌县尉。可就是这个林蕴竟然在被贬为县尉后,还没有忘记两天三封信来劝他不要起兵反抗朝廷,并什么人心所向,不在西川,若强行起兵,必遭大败。

将士们在前面浴血奋战,后面的人非但不支持,还在恶毒地诅咒,这样的人岂能留他?

刘辟下了一道手札给押衙苏辟冒,要他去取林蕴的脑袋来。

办完了这件事,刘辟意气稍振,于是又坐回到卢若的对面,问道:

“眼下该怎么办,梓州距离成都不过百里之遥。”

“梓州已是一座空城,无法屯兵,高崇要想打成都只能假道绵州。我们就在绵州城外集中兵力,给他来个迎头痛击。”卢若的话掷地有声,显得胸有成竹。

刘辟略感安心,口中嘟囔道:“如此,成都的兵又要派出去。”

这是卢若最怕听到的一句话,这位老友什么都好,就是太恋家,什么都要收在家里,摆在自己能看得到的地方。用来成就大事的数万精兵,绝大部分都被他部署在成都附近,乃至四周天险无人驻守,致使官军一日千里,踏险关如履平地。

“成都墙高池深,又有重兵驻守,以高崇现在的兵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