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唐冢(2/3)

存的任何有关草原大漠游牧民族的信息迥异。

回鹘的明程度远不及大唐,这一点毋庸置疑,却远胜后世的辽、夏、金、元,这个判断如果产生误差的话,那就是李茂对后世那几个少民政权的信息录入有误。

李茂这一路上故意慢慢的走,一面是他要深入探索、收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一面也是不想让回鹘王室那么快的从混乱中挣扎出来。

可汗的名分一日不定,回鹘的混乱就不会结束,内讧的结果只会耗费国力,这显然对大唐有利。

回鹘新可汗的最有力人选现在危机四伏,他急切地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持,李茂手中的册封书便是对他最有利的支持。

他派亲密助手宰相庅啜都远赴千里之外,来迎接李茂的车驾。

李茂向庅啜都提出要去铁筝峡谷祭拜旧日被室韦人杀害的大唐吊唁使团人员。

庅啜都对李茂的这个要求感到很为难。旧日长寿天亲可汗以骨咄禄毗伽公主为迎亲使,率各族大酋夫人约百人与宰相躞蹀一起远赴长安迎接咸安公主来草原完婚,使团在振武军北边大青山下遭遇室韦人伏击,宰相躞蹀在激战中被杀。

宰相躞蹀遇袭时,大唐边军反应迟钝,接到使团求援后迟迟没有动作,致使陷入重围的躞蹀寡不敌众,血战三日夜后力竭被杀。

当日唐国皇帝李适因在安史之乱中为回鹘人所辱,一直对回鹘抱有成见。长寿天亲可汗遣使求和亲,李适本不预允准,是宰相李泌服他以大局为重,联合回鹘对抗吐蕃,缓解大唐西部边境压力。

李适对李泌一向信任,在回鹘人开出向大唐称臣,绢马贸易维持一定定额,使团进京限制人数等条件后,这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了下来。

时人揣测皇帝并非真心和亲,之所以做出妥协主要是宰相李泌的力劝,且所劝之言句句有理,让他无法推拒。

做这样的揣测是有根据的,和亲虽然答应下来,皇帝的心里却并不情愿,事事拖延,以至于使团滞留在长安不上不下达半年之久。

那些惯会看上面眼色的边境大将或者一早就号准了皇帝的脉,室韦人胆敢越境袭击回鹘求亲使团,据背后就有振武军的影子,甚至还有传言,根本就是边境将领假扮室韦人袭杀了回鹘宰相躞蹀。

类似的传言给刚刚和解的唐和回鹘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一年后,长寿天亲可汗病逝,大唐北上吊唁使团路过铁筝峡谷遇袭,包括副使鸿胪少卿孙杲在内的三十八人被一伙自称室韦马匪的人虐杀。

此中真相和振武军被回鹘使团被袭的真相一样,湮没于大漠戈壁漫天的黄沙中。

在李茂的一再坚持下,宰相庅啜都只得答应陪同李茂一同前往,路上却是磨磨蹭蹭,五百里路足足走了五天。

铁筝峡谷本无名,因使团被围后,夜晚常有人弹筝明志,因此得名。

这处峡谷偏离主道约二十里,至于使团为何会误入此谷遇袭,回鹘人给的解释是当日大雨磅礴,南北主道被洪水冲毁,使团不得已而改道,又因大雨之后,草原上的路标皆被雨水抹平,使团因此迷失了方向,不慎误入铁筝峡谷。

至于接近回鹘王庭的腹心之地为何会有大股室韦人流窜行凶,回鹘人的解释是大漠太大,草原太辽阔,即便是天纵圣明的回鹘可汗也不可能阻止凶顽流窜过来侵害他的盟友。

“事发后,我大可汗遣三万天狼军进剿山北室韦部,擒杀了墨隆部首领阿布。”

通译转述庅啜都的话,李茂连标点都不信,山北室韦墨隆部首领阿布在使团遇袭前一年因坠马受伤而死,跟回鹘人的惩罚没有半分关系。

铁筝峡谷里**之间崛起三十八处新坟,旧日大唐使团遇害后,回鹘人收集残肢,拼接成三十八完整的尸骨,统统土葬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