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脑死亡式打击(1/5)
“这还真是当下最适合黑风团的战法。”
全程目睹了战斗全过程的耿煊,心中如此评价。
优点很明显,能够将黑风团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狂热,嗜血,敢战,丰富的生死搏杀经验……
同时,将黑风团从上到下,不通正经战阵兵法的缺点尽可能的回避掉。
扬长避短。
即便是精通战阵兵法的军队,骤然遇见这样一支队伍,很容易就被拖入泥潭烂仗之中。
稍有应对不当,就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可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优点”——至少,对耿煊来说,这是一个优点。
那就是打这样的“烂仗”,进攻方对死亡的承受力会非常高。
对于死亡减员对己方士气的影响,耿煊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一般的观点,认为这与军心士气的强弱直接相关。
因为军心士气不同,有的减员不到一成,甚至还没有与敌人正面接战,就军心涣散,一触即溃。
有的却能够达成全员战死,却无一人撤退,无一人投降,全都死战到底的传奇成就。
耿煊琢磨的方向比较刁钻,他认为除了军心士气,这还与信息在军队中的传递、扩散、甚至扭曲有着很大关系。
——很多类似于营啸、不战而溃这样的案例,多是因为大量难辨真假的信息,甚至是谣言,在军队内肆意扩散,酦酵,至彻底爆发的过程。
说得简单点,大多是吓出来的。
而黑风团的这种战法,就像是在开战前主动给自己加持了“发癫狂化”,相当于主动弱化,甚至是切断了自身的“痛觉神经”。
各区域的战损信息,不仅更难反馈回指挥中枢,也更难被其他队伍切实感知到。
只要是没看见,没听到,非亲身经历的,就相当于不存在,没发生。
自然也就不会给它们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
这种对“死亡痛感”的迟钝、不敏感,扩散到整个黑风团,就是在对战中对死亡率的承受力远超正常军队。
说得再透彻一点,若是敌军的力量足够强,杀戮效率足够高,让黑风团的人死得足够快,黑风团的“发癫狂化”甚至可以保持到全军覆没的那一刻。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因“反应迟钝”带来的“高死亡承受力”,并不是一件好事。
就像是一个正常人,若是对疼痛的感知变得迟钝,甚至彻底消失,带来的害处将远大于好处。
不过,在耿煊眼中,这样的现象体现在黑风团,毫无疑问是一件好事。
当然,这种战法的缺点也是一览无余。
总的来说,这种战法,最适合的是“以多打少,恃强凌弱,一波横推”。
若是实力相差不大,势均力敌的对手。
一旦撑过了前几波浪潮,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己方的劣势就会迅速体现出来。
很容易就被对手抓住机会,反过来一口一口的快速吃掉。
若是对手的实力超过黑风团,那就更是以卵击石,羊入虎口,主动把自己变成小点心送到对方嘴边。
“若要使用这种战法,就要尽量避免后两种情况的发生。
每一场具体的战斗,都要尽量营造出‘以多打少,恃强凌弱’的局面。
尽量避免去啃太硬的骨头。”
“……另一方面,也要借着这机会,快速的锻炼,培养出大军团作战的意识和能力。”
“……这应该也不难。
只要前期多一些实战磨砺的机会,那些跟不上的,自然会被淘汰掉。
活下来的,相应的经验,自然也就具备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