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我要买汽车(2/2)

价得3500,出厂价估计在1500。

一台摩托顶30只计算器,五十台车就是1500只。

这种摩托听起来陌生,但它的仿制品幸福250摩托,在八十年代都很有名,邮递员骑得那种绿色呃就是它!

只是佳娃摩托质量欠佳,佳娃摩托的买主,没几年就成了摩托维修铺的师傅。

李三彪更急缺的其实是卡车,他的芯片厂不需要拉多重的货,最好用的不是130,而是封闭后厢的皮卡,开起来也有面子。

现在的国内卡车“缺重少轻”,李三彪请求波多洛夫解决两辆伊日的进口指标,波多洛夫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老大哥使馆的要求,自然不会有人去问。

这皮卡是在莫斯科人412轿车底盘上发展出来的,当时挺流行,进口量颇大,维修也方便。

其实80年代汽车市场管的不严,还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目录一说,国内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一批野生皮卡。

一般是小厂买个212吉普的底盘,车身钣金全是榔头敲出来的,浑身上下每一块平的地方,敢开算你牛。

虽然吧,212本来也是榔头敲出来的,可毕竟还有六级工跟二级工的差距!

因此,80年代的东欧皮卡还挺多,主要是罗马尼亚产的阿罗320、阿罗324以及阿罗242常见些,此外还有该国的达契亚1304。

这些车同属于60年代技术水平,跟东洋卡车差距不小,质量也不咋地,但因为龙国美元紧张,而跟东欧买,却可以货易货换回来。

波多洛夫还不甘心,想着干脆立上一功,问李三彪要不要吉尔130卡车。

这也行?如果能搞到,当然要了!东洋卡车可得花美元,被漂亮盘剥一道!

这卡车基本跟解放差不多,

八十年代进口卡车种类不多,常见的有毛熊卡玛斯重型卡车,匈牙利,波兰耶尔奇卡车,东德依发卡车,罗马尼亚布切奇卡车,罗马尼亚罗曼卡车和自卸卡车,捷国太脱拉重卡。

此外就是有名的日野平头卡车,五十铃还有三菱重卡,比东欧贵很多,几十万稀松平常,还有的动辄几百万!

整个八十年代,花在日系卡车上的钱简直不要太多了。

值得庆幸的是,龙国提前英明决策,1983年12月17日,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签署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正式宣告中国引进斯太尔技术。

当时引进的事总质量16~40 t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车,还引进了配套的变速箱、转向器和富勒变速器等。

从此龙国重卡开始历时十年的技术升级,1986年技改项目开工,先后组织了3次图纸、明细表的消化吸收和中文化工作。1995年才通过验收。

建设规模年产重型车1万辆、发动机5000台生产线,第一辆斯太尔是1989年在山东济城下线的。

喜欢重生1981从厂办开始请大家收藏:(.sodu777.)重生1981从厂办开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