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3/7)

广总督人选上。

把两广总督交给了李迁,李迁却屡战屡败,被打的丢盔卸甲,而张居正以次辅的身份举荐了殷正茂这位同榜,高拱和张居正围绕着两广总督的人选,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最终张居正大获全胜,殷正茂在隆庆五年末成为了两广总督。

因为关键时刻,李迁又输了,被隆庆皇帝下圣旨责令其原地致仕,开缺回籍,不必入京谢罪。

李迁打不赢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因为李迁到了两广总督就开始吃空饷,庆远报军五万,殷正茂到了地头,把庆远地面扒拉了下,满打满算就找到了三千老弱病残。

也就是说李迁就任两广总督平叛,就已经开始吃空饷了。

隆庆五年殷正茂到地方后,就发现了这里的复杂,内有苗民民乱外有倭寇滋扰。

殷正茂用了三年的时间,才让两广地区逐渐恢复了稳定,安定的方法就一个字—赢。

战事发生在哪里,殷正茂就赢在哪里。

而陈璘就是殷正茂手下的大将,屡建军功,现在为都指挥佥事,按照陈璘打仗的本事,怕是过不久就能独当一面,而俞大猷请陈璘为佐贰,也就是副总兵前往松江府地面,自然有他的用意。

这就是大明东南局面糜烂中,非常非常诡异的一件事,只要清丈,必闹倭寇。

这其中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谁也没有证据,但事实的确如此,一旦朝廷开始了清丈,倭寇立刻就开始翻江倒海,俞大猷在防患于未然。

他岁数大了,哪怕是自己突染恶疾或者有敢挠公法,伤任事之臣者把俞大猷给伤了,那也有戎事方面的人才主持局面。

二来,需要一个独当一面的冲杀悍将,陈璘显然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三来,陈璘是个悍将,在皇帝面前谈起,露露脸,混个脸熟。

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他们受的委屈,不能再让新生代的将领继续受了,打了胜仗还要被不断的罢免,言官只需要说几句,所有的功劳都被抹除的委屈,不能继续这样了。

富国强兵,这强兵二字,非一蹴而就,需要水滴石穿,量变引发质变。

“臣需要至少五年时间,三年练兵,两年安定,大明水师方有成效。”俞大猷给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五年,他只需要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一切,希望朝廷能给他这么久的时间。

“无不可,可顺延。”朱翊钧给了一个宽泛的回答,五年如果太短,那就十年,二十年,朱翊钧才十岁,他能等得起,但是这件事必须要办。

那都是朝廷的田!确切的说,那都是朕的田!

朱翊钧极为郑重的说道:“朕德凉冲龄,倚毗俞帅为国之柱石,希望俞帅能为朕、为大明、为天下万民撑起东南的一片天!”

俞大猷再俯首说道:“臣谢陛下隆恩,必肝脑涂地,为王前驱。”

俞大猷领命之后,去寻了海瑞、张居正、谭纶,互相沟通之后,没有在京师过夜,火速前往了南衙地面。

汪道昆、张诚等一众,将会择日启程。

是夜,乾清宫里,小皇帝听闻俞大猷已经先行离京,颇有感触的说道:“辟土开疆历经天纬地之功,功盖古今人第一人,出将入相有黼国黻家之才,才兼文武世无双,俞帅果然是帅才,行事雷厉风行。”

张宏面色犹豫了下才开口说道:“臣倒是以为,若是没有陛下,俞帅、戚帅,即便是胸中纵有万丈豪迈气,也不过是壮志不得酬、雄心无展布的悲戚而已。”

张宏是很清楚大明朝廷的那些个把戏,谁越能打,谁就会被弹劾的越是厉害,折冲之功只需要言官三言两语就可以抵消。

俞大猷在倭患渐渐平息之后,便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位写出了《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