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时候,反对,也是一种配合(3/6)

亩,要知道这是会馆,是给进京学子下榻之地,主要建筑物不是私宅,而是对外开放的住房。

十亩地这个规模已经很恐怖了。

“好家伙!这家伙哪来的那么多钱!”王崇古眉头紧锁的问道。

居京师大不易,不易在哪里?

比如白居易在京师有自己的家,还要到五十岁,还是因为从龙之功,有了自己在京师的宅子,那可是大诗人白居易,还是从龙之功在身。

比如北宋苏轼的弟弟苏辙,最高干到了宰执的位置,干到致仕都没能在开封府购置房产,苏辙攒了一辈子钱,最后把钱借给了苏轼买房,自己仍然租房住。

后来苏辙被贬,仍然没钱买房,而把钱借给苏轼的原因,是苏轼因为京师无房被儿子嫌弃。

西城十亩地,最少也要十多万两银子,就是在元辅的位置上干一辈子,靠着俸禄也是买不到房舍的。

这就是居京师大不易。

“陛下给张先生在西山建了个八百亩的宜城伯府,真的没问题吗?”王谦有些弱弱的问道,这么奢侈的举动,居然没人说,实在是让王谦有些疑惑。

“吏部尚书万士和解释过原因,吵不过万士和,自然没人说了。”王崇古回答了儿子的问题,不是没人想说,是说不过万士和。

王谦好奇的问道:“大天官这又是怎么吵赢的?”

“一句话,这个万老倌,越老嘴皮子越厉害啊。”王崇古极为感慨的说道,把文华殿的某段简短的对话,简单复述了一遍。

万士和擅长用一句话终结争论,而对于给张先生营建豪宅的争论,万士和说:张先生远不如郭子仪乎?

这一句就直接杀死了比赛。

郭子仪的汾阳王府,占地面积高达1450亩地,要知道大明皇宫拢共不过1080亩地,而张居正的宜城伯府,在西山,算上山林才不过800亩,这才哪到哪儿?不是张居正本人不乐意,皇帝还打算扩建宜城伯府,最少也要建1451亩。

皇帝总是有些奇怪的胜负欲,让张先生头疼不已。

比如这宜城伯府,非要比汾阳王府多一亩才肯罢休,当然皇帝没能得逞,因为能拦得住陛下的只有张居正,这是普遍认同的,张居正真的能拦得住,最后宜城伯府就只有八百亩,没让陛下奇怪的胜负欲得逞。

这八百亩地主要是山林,其实住的地方,不过三十多亩,就这,就够张居正把他家人全部接过去住了。

郭子仪的汾阳王府之所以要建1450亩地,目的是为了把自己全家全族全都接到京师来,这样让全家全族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让皇帝放心,不要耽误郭子仪重整大唐山河。

郭子仪做到了,但是并没有完全做到重整山河,因为他死后,畏惧他的那些藩镇就开始造反了。

郭子仪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已经能把自己做的事儿做尽了,而且大唐的皇帝也猜忌郭子仪,却不敢动手,让郭子仪不能竭尽全力的施为。

而张居正的宜城伯府,营建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把自己全家老小都放在皇帝面前,让皇帝安心,也让天下安心。

郭子仪是世家大族,张居正老爹不过是个生员,家里有个千户的世袭职位,也没能承袭,所以真的不需要那么大。

万士和从两个方面,堵死了所有人的话,这宜城伯府就开始建立了。

宜城伯府在西山,那里的地和西城的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王崇古才意外,这王锡爵,哪来的银子建庄园,在老家建一个园林也就罢了,在京师居然还有十亩地!

王崇古现在是晋党党魁,暂时还住在自己家,但是全晋会馆,也拢共八十亩,还是多年营造,私宅的面积也不到十亩地而已。

“贪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