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不失(2/3)

模的战争,耗费了不可计数的物资。

又没有顾得上自身的生产,加上田亩产出变少,所以蛮族如今极其的缺粮。

连八旗兵的口粮都无法供应,所以去年秋收后,田亩所产没有跟百姓留下口粮。

而是卖高价粮,一升一两银子,让百姓买粮度日。”

唐清安说完,所有人都不可置信。

一升米一两银子,翻了一百倍,这谁吃的起?一户五口之家,一日就要吃掉几两银子,再富裕也经不住啊。

把众人的震惊之色看在眼里,唐清安继续说道。

“而蛮族境内,各地义民开始起义,皆被蛮族所灭,而且不留活口。

以我对老奴的了解,他会先下手为强,不会给义民壮大的机会,如此这般。

等也是死,反抗也是死,剩下的就只有逃了。”

众人有的恍然,有的还在沉思,有的则想着应对之策。

“如果按照将军的说法,年底金州镇江之民达到两百万,就算有下半年的秋收,加上大小长山岛渔场的渔获,也是远远供养不起的。”

冯胜之很快把账目算了明白,惊疑的说道。

他不是不相信将军的眼光。

正是因为他一路看着将军走到今日,才深信将军的眼光,知道将军的话,大概率不会错。

所以他才惊惧。

两百万民啊。

一年里对粮食的消耗就高达近三百万石,且不提麻布,盐,铁,豆,油等等物资的所需。

而目前的金州,镇江,一帆风顺的情况下,加上渔获等,也才能勉强达到一百五十余万石。

从长行岛负责屯田,到如今负责金州一地,三年里充足的经验,冯胜之的眼光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他即欣慰将军还是当初那个明智的将军,同样也看到了危险。

两百万人,将有一百万人无粮可吃。

除非将军不收留,收留则是隐患,不用蛮族来攻,金州镇江就自行崩溃的隐患。

两百万人,和当初金州二十万人,情景绝对是不一样的。

冯胜之看向了唐清安,将军如何解决?

收留还是不是收留。

“第一,渔场的船只要加大造船的数量,前番有不少船因为阴干时日过短,已经有船底开始腐朽。

渔场建议弃用,这是不行的,这些船还要继续坚持一两年,所以需要用心的维护。

经过了三年,渔场储备的龙骨是足够的,已经堆满了仓库,所以接下来。

渔场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欠缺的物料,要提前报上来,让金陵的商贾供应。”

唐清安提出了第一个方法。

“可是金州的银两不足以支付。”

冯胜之说道。

“去年我和朝鲜约定,每年供应一万斤人参,以人参支付。”

众人第一次听到还有这事,连冯胜之都满脸的震惊。

他们听过将军有插手朝鲜之事,具体的细则却不是十分的清楚,只不过听说将军此行,极为的顺利。

“请问将军,朝鲜供应的人参,价格几何?”

“一钱五分一斤。”

唐清安的话,犹如落入平静的湖面中的石子,惊起了阵阵的涟漪,在场的人都忍不住问了起来。

一万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全部投入市场,就算让价格波动,也是价值高达二十万两白银。

一钱五分一斤,一万斤也才一千五百两银子,这简直就是送钱啊,朝鲜的国主,连这种事都能答应?

将军承诺了朝鲜国主什么要求,才至于这般?

“这些银子,我打算以十五两一斤的价格,换取金陵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