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诗会百态(二)(3/3)

许多人也绕道走。

诗会都有一个流程,随着高谷,姚夔二位大人物的到来,场面就相当火爆了,刘升、李胜、曹衡他们全是诗社的会员,看得出,诗会的安排,邀请人员,接下去的流程、规制什么,全部在管理,在章子俊眼里就是活动举办方工作人员。

诗会的流程一般是效妨唐代的一场角逐,三位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结伴游玩,他们当时各有不少诗作被谱曲,在民间传唱。当他们走到都城长安市区的一家酒楼(旗亭)饮酒时,见一群歌女正在唱曲。他们便坐下静静欣赏。王昌龄提议:“我们几个一向都自以为擅长诗歌,每次吟诗都难分高下,今天就听听这几位歌女的吟唱,看看谁的诗被唱得多,谁的作品就算最好。”不一会儿,一位歌女唱起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会心一笑,在旁边的墙壁上轻轻画了个小标记。过了一会儿,有歌女悲悲戚戚地唱了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的前四句,高适也高兴地画了一个标记。接着,第三个歌女哀怨地唱起了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得意地画了第二个标记。这时,王之涣不紧不慢地说:“二位不要高兴得太早,刚才都是些潦倒歌女唱的俚俗之曲,高雅的阳春白雪之歌,她们才不敢唱呢!你们看到那边那位长得最美的歌女了吧。如果她待会唱歌时还不是我的诗作,我这辈子也不跟你们比高低了;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诗歌,你们俩就都要拜我为师。”话音未落,那位美女果然用慷慨悲壮的曲调演唱起了《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自得道:“看,我没有在吹牛吧?”三人大笑。这个故事也叫“旗亭画壁”,在《集异记》中有记载。 后人称谓“旗亭赛诗”。

最有就是曲水流觞,曲水流觞可算作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文学的一次大聚会。魏晋时期名士辈出,他们崇尚自然,纵情山水,曲水流觞的活动,是他们的一次诗才比拼,更是他们对大自然的一份敬重和一种主动融入的姿态,后来,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曲水流觞”成为一种诗会的方式,而著名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就是出自曲水流觞这样的活动中。

接下去就是飞花令了,“飞花令”是古时候文人间经常玩的“酒令”中的一种。“飞花”二字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比如,要求行令人所说的诗句最后一字为“花”字,如“春城无处不飞花”,下一个人说的诗也必须是七言且最后一字为“花”的诗句,比如“已映洲前芦荻花”。可以背诵前人诗句,也可即兴创作;当谁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令官则罚他。在这样的诗会中被罚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

小说【《大明求生记》】之 第十四章 诗会百态(二)是不是有一种激昂的感觉在澎湃

作者【拉拉袖】没日没夜精心构思的经典优秀作品 的这一本【《大明求生记》】之 第十四章 诗会百态(二)是给力网友自发转载作品

《大明求生记》之 第十四章 诗会百态(二)书看到这儿了佩服不佩服咱们的作者拉拉袖当然了最优秀的应该是您才对

其实我就是想问问这本小说还有资格入您的法眼吗《大明求生记》之 第十四章 诗会百态(二)要是还不错的话可一定不要吝啬您的正版支持啊!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