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兵者,诡道也(3/4)
,苏长歌教导从文兵法,想必是对他寄予厚望。>
就算儿子是坨烂泥,只要有这段师徒情在,自己百年以后,信国公府和苏长歌的关系也还在,不用担心人走茶凉。>
正当老信国公如此想着时。>
苏长歌拿着兵书回来。>
“老国公,先师在世时没有留下手稿,全是口述教导晚辈。”>
“这些是晚辈根据先师教诲,整理出来的内容。”>
“大概还有十篇,不过晚辈近来琐事繁忙,要等过段时间才能著写出来,到时候让从文带回去,给您老阅览。”>
苏长歌开口。>
将兵书递给老信国公。>
没有因为他的身份,就熬夜加更码字。>
开玩笑,我是加更的人吗?>
此时,老信国公接过兵书手稿。>
见上面字迹未干。>
知道苏长歌没有说假话,不是在故意吊自己胃口。>
而且弟子整理先师的教诲著书,虽然少见,但也有先例,譬如说文圣,他的很多话就是座下弟子著书才流传下来。>
但理解归理解。>
不能够一次性看完全本,还要追更,老信国公很是难受。>
随后,他将目光投向手上新鲜出炉的兵书上。>
“孙子兵法,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
“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
“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
“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
“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看着兵书上的内容。>
老信国公变得呼吸愈发急促起来,心中犹如翻江倒海。>
兵者,诡道也。>
短短五个字,尽述兵道真谛,>
还有全篇对于兵道计谋的阐述,添一字嫌繁,删一字则失其意,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越是咀嚼越是感触良多。>
老信国公自忖这辈子看了不少兵书,但没有一本反应如此巨大。>
此时此刻,他感觉面前仿佛站着个俯仰世间的兵道大能。>
孙武对兵道的见解。>
如圣人之于儒道,自古以来,莫有能出其左右者!>
老信国公回顾生平经历的大小战事。>
无论胜败。>
其原因无一不出书上所述。>
此时,老信国公甚至有些庆幸。>
好在此人生在大晋。>
若是在蛮夷,恐怕现在整个大晋,已经沦为蛮夷扬鞭之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