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兵者,诡道也(1/4)
“驱逐蛮夷。”>
“收服燕云。”>
“好!好!好!”>
老信国公拊掌大笑,声音高亢,神色极为兴奋。>
渐渐,等到兴奋消退后。>
老信国公转头看向苏长歌,面露遗憾之色,发自内心的惋惜道。>
“可惜,先师孙武已经逝去,老夫无缘得见,否则定当引为知己,共商兵事,驱逐蛮夷,佑我大晋万民平安。”>
苏长歌见老信国公这副模样。>
知道他不是刻意为之。>
因为没这必要,自己已经答应借兵书给他看,大可不必惺惺作态。>
而且从进来到现在。>
苏长歌一直在观察老信国公。>
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这位老人不是那种矫言伪行之人。>
否则也不会一上来,就让自己随便开口提要求,而是应该不断试探底线,然后再讨价还价,或者是威逼利诱。>
当然,若老信国公如后者那样做。>
苏长歌一样会将孙子兵法给他看,但要求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简单。>
正所谓,君子许义,小人许利。>
对于这样豪爽的人。>
谈感情,讲情怀,与其建立关系,远要比单纯的利益交易划算。>
前者关系好了,不需要你开价,就会主动帮你,后者只讲利益,为利来,为利往,两不拖欠,也别指望对方会出手相助。>
这两种没有孰好孰坏。>
但信国公位高权重,性格豪爽>
从长远角度出发,肯定是建立关系带来的好处更多。>
随后,苏长歌出声劝慰道。>
“老国公不必太过遗憾。”>
“先师还在世时,常在晚辈面前提起您,说当世用兵之大家。”>
“唯有您老与卫国公两人。”>
“并言自己腹中虽有兵法良谋,却不得其时,不得其主,一生未立寸功。”>
“而今他老人家所著的兵法能落在您手上,用作驱逐蛮夷,收服燕云,保家卫国,想来先师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苏长歌开口,也不怕老国公怀疑。>
他之所以借用孙武之名。>
一来是自己太年轻。>
没有上过战场,不像是能写出这种旷世兵书的人。>
二来是死无对证,就算孙武他老人家还活着,也不在这个世界,就跟某位周姓大佬一样,谁知道他说没说过这话。>
此时,听到苏长歌的话。>
老信国公摇了摇头。>
“老夫何德何能,竟能得令师如此称赞。”>
“不过是仰赖出身和陛下信任。”>
“若是让孙武来领兵统战,想来已然收服燕云,蛮夷闻风北逃。”>
老信国公自谦的说着。>
但脸上的笑意却出卖了他,显然他对苏长歌刚才那番话极为受用。>
若是普通人夸赞就算了,但要是和自己同等实力,甚至兵道上比自己还强的人夸赞,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随后,老信国公站起身来。>
拍了拍苏长歌的肩膀。>
“老夫虽与尊师虽未曾见面,但窥斑见豹,已知其人,也算是知己。”>
“从今以后,你喊老夫世伯就行。”>
“若是遇上急事要帮忙,不必客气,直接登门拜访就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