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儿臣不反对郡县安南(3/4)

推翻了杨日礼,拥立陈日煃的弟弟陈叔明为王。陈叔明继位后,废杨日礼为昏德公,不久后将他杀死。两年后,陈叔明让位于其弟陈日煓,自称太上王。”

朱棣听到这里,忍不住感叹道:“这个陈日煃当真是昏聩,却不知陈叔明秉政手段如何?”

“回陛下,陈叔明之昏聩,比之晚年的唐玄宗更甚。”陈洽直言道。

朱高煦道:“且细细道来。”

“是。”

陈洽恭声道。

“自洪武初期,陈氏王国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而此时南方的占城国国君阿答阿者(制蓬峨)雄姿英发,国力强盛,屡次入侵陈氏王国。”

陈洽接着道:“陈叔明让位于其弟陈日煓之后,新任安南国国王陈日煓为了树立威信,亲征占城国,竟然战死于阵中,太上王陈叔明便改立陈日煓之子陈日炜为王。”

“陈日煓亲征占城时,胡季犛是此战中的统帅,但由于其与太上王陈叔明的裙带关系而免于被罢官。此后占城国势力更加强盛,甚至一度打到都城升龙城下,安南国却无力制止。”

“虽然陈日炜是安南国的国王,但他没有实权,执掌政权的仍然是太上王陈叔明。陈日炜在位期间,权臣胡季犛的权势越来越大,引起了陈日炜的恐惧。”

“陈日炜见太上王宠信胡季嫠,与诸臣谋划,试图除掉胡季犛以增强王权,但胡季犛抢先向太上王陈叔明进谗言,陈叔明竟然逼迫陈日炜退位,改立陈日焜主国事。”

陈洽担心朱棣与朱高煦理不清人物关系,特地解释道:“陈日焜是陈叔明之子,而陈日炜退位之后,不久即被迫自杀。”

“洪武二十三年,占城国国君阿答阿者阵亡后,占城逐渐走向衰落。在解除外患之后,胡季犛大肆屠杀安南国王陈氏宗室,为篡位铺平道路。此时,太上王陈叔明终于察觉到胡季犛的权势太大,对陈姓王室构成了威胁。但此时胡季犛的权势已经凌驾于陈叔明之上,陈叔明根本无法制之。”

朱棣听到这里,心中不禁感慨,权臣胡氏与安南国太上王简直就是翻版的安禄山与唐玄宗。

“为了防止胡季犛将来篡位,陈叔明命画工画了四辅图,并将其赐予胡季犛,要求他忠诚地辅佐陈氏安南王。”

陈洽不敢让朱棣与朱高煦久等,而是立即补充道:“所谓四辅图,即我中华历史上周公辅佐周成王图、霍光辅佐汉昭帝图、诸葛亮辅佐蜀后主图,以及安南国历史上苏宪诚辅佐李龙翰之图。”

顿了顿,他接着道:“不久陈叔明又召胡季犛入宫,从容地对胡季犛说:‘平章亲族,国家事务一以委之,今国势衰弱,吾方老耄,即世之后,官家可辅则辅之,庸暗则自取之。’胡季犛听到此话后立即免冠叩头谢恩,同时指天地誓曰:‘臣不能尽忠戮力官家,传之后裔,天其厌之。’”

“可惜陈叔明死后,胡季犛篡位之心日盛,接着杀死了反对他的陈姓宗室抚军司陈元渊等人,并将陈元渊的陈姓改为枚。至此以后,安南国国王陈日焜年幼不懂事,胡季犛担任了辅政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之职,军政大权于一身。”

“洪武三十年,胡季犛凭借著军功完全掌握了安南国的大权,不顾群臣和僚属的反对,派遣官员前往他的根据地清化府建造西都城,并效仿曹操迁到许都的先例,将都城自升龙迁到了此处,迁百姓以实其地。”

朱棣抚须笑道:“没想到在安南之地,竟然也有熟知我中华历史典故的人,这个胡氏伪王,倒是颇有几分奸雄之姿。”

“陛下,胡氏伪王远不及魏武帝。”

陈洽恭声道:“此人行迹恶劣,品德败坏,实乃安南国之贼。”

“胡氏迁都之后,又胁迫陈日焜禅位于陈少主,逼迫陈日焜入道观成为道士。不久,胡季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