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雨伞行动(二)(1/2)

罗伯特?卡帕、戴维?c?特恩利、玛丽?科尔文这样的时事记者或者战地记者被人们传颂为人类的良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网 起码能博得不少同情分。

双方一拍即合,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严格的保密措施,玛丽找到科威特政府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凯萨这个队伍的存在。就直接找上门来了。

这个前因后果让凯萨忍不住仰天长叹,人与人的互信已经荡然无存了吗?

面对伊拉克海6空三军同时动的突袭,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的科威特国民军的抵抗看起来还不如半推半就的软妹子。

凯萨、戴维、玛丽和三位前线记者在经验丰富的黑水佣兵引导下始终压着科威特军队抵抗的火线,并随着抵抗的失败一步步后退。

在轰炸过后,伊拉克6军在坦克的开路之下。一路上势如破竹,由于科威特人连点像样的抵抗都没有,让伊拉克人的胆子越来越大,到后来特种部队干脆开着吉普车和轻型装甲车直接越过了坦克部队,带头深入科威特腹地。

三个前线记者、玛丽和她的副手、凯萨和戴维,七台摄像机从各个角度忠实的记录了出很多人想象的战争画面。

都说二战打得惨,除了老照片,没人见过像样的干货……

都说越战最残酷,但是不论是美军还是华夏军队的老山轮战,干货基本上都处于绝密状态。流出的不多影像也都是突出英雄的小场面而已。

凯萨他们这一次的拍摄可以说是最接近大战场的实录,装甲师的推进,特种部队在外围的清扫,都可以清晰地在录像中呈现。

这些带子如果经过混剪的话,基本上可以满足一部战争纪录片的所有要求,凯萨甚至亲自在一些建筑的顶楼拍摄了大量的俯拍,甚至还钻进事先挖好并经过伪装的坑里拍摄了坦克从头上经过的画面。卍 毫不掩饰的用赞叹的目光望着凯萨,一点也不顾忌别人的看法。

“如果你阻止不了战争,那么你就记录并把战争的真相告诉全世界!”

秉持着这个战地记者的教条的玛丽最佩服的就是扛着摄像机走向战场的人,尤其是在没有世界大战的和平年代,在她眼中。身处这个时代,扛起摄像机走向战场可是比扛着枪的人稀有了太多了。

凯萨几天前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几号几点可能会开打,如果开打了,多长时间、在哪汇合,并且所有人补充录像带,并把先期录好的带子交给佣兵带出科威特,最终交给在沙特的ox电视台人员暂时保管。

这一套流程凯萨是根据前世记忆中伊拉克军队的入侵时间表制定的,如今已经开打了两个小时了,在旁观者看来这简直是神乎其技。

因为整个战场却是在两个小时这个节点上有了一个短暂的停滞,戴维甚至开玩笑说凯萨在萨达姆身边安插了卧底。

其实这等于是变相的询问,但是凯萨根本没拾这个话茬。

两个小时的停顿是为了让整个部队的前后不要太脱节,以免生什么不可预测的变故。(其实就是怕美军搅局)

国境线就那么宽,二十万军队入侵科威特是需要先后顺序的,萨达姆再横也不敢让军队越过第三国的边境进入科威特。

现在这么做已经打了各个阿拉伯国家的脸了,美国那边也准备好要拔枪了,就等着国会通过呢,如果这时候再出点叉头,那可真的是千夫所指了。

所以伊拉克只能把战线拉长,部队一股一股的进入科威特境内。

两个小时,正好可以让伊拉克的先锋部队把占领区巩固一下,等后续部队跟上来之后,后队变前队,雨露均沾在哪国都是潜规则,甚至是明规则。

既然对手这么不堪一击,有战功不可能一直是先锋部队这些人的,后面一直没机会动手的部队是需要接力后续攻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