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回家的期待(2/2)


甚至因为大使馆事件,自己的准亲人会被自己美国人的身份所连累,从而遭受当局的调查和监禁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自己在华夏开设工厂,会像富土康一样受到欢迎和保护还是受到打压?

就算自己的细胞式生产线绝对人性化,绝对放松舒适,绝对不会出现十三连跳,也难保不会被排挤。

何况,面对各种审查和限制,以自己的脾气会不会像谷歌一样被逼退出华夏市场?

这一系列的思考长期的折磨着凯萨,却因为时机不到而无法实践,所以根本得不到答案。

最终,凯萨还是找了一家类似“蛇头组织”的正规公司,让该公司通过特殊渠道跨国招聘一些在华夏不安分,想出来见见世面的年轻人,或者是邢师傅这种十年动乱中遭到不测的幸存者家属。

只要耐得住寂寞,肯吃苦就行,做菜的天分倒在其次。

就这样,无论是近乡情却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凯萨把自己“回”华夏看看的时间定在了九十年代以后,但是投资建厂的计划却可以放在日程上了。

而且凯萨叮嘱公司内部负责考察的人员,不要去东边浪费时间。

以后会有大批的外企进驻东边沿海一线,不缺凯萨这一家公司。

凯萨如果不是为了给华夏的普通百姓提供福利良好的就业环境,才不会费劲把部分工厂搬到华夏去。

凯萨如果仅仅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完全可以在华夏沿海复制一个富土康出来,而不用费劲弄什么细胞式生产线。

凯萨既然是为了回报同胞,自然是哪穷困去哪帮衬。

东南沿海因为地理环境优越,在改开后本来就不缺钱,就算流浪街头,冬天都冻不死。

西北和东北就不一样了。

西北在四九年建政前是内战胜利的基石,在建政后却被抛弃成为了老少边穷地区。

东北在建政后是整个华夏的工业核心,据凯萨所知,直到他穿越前,华夏航天项目中一些重要部件都只有哈尔滨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合金加工厂有相关技术储备可以制造。

这样两个作出重大的贡献的地区,却因为地理位置不佳,被华夏这辆改开中的快车给抛弃了。

凯萨估计如果不是自己的老家燕京是政治中心,可能连带燕京和整个华北也会处在被抛弃的范围内。

也许靠海的津门是个例外?谁知道呢。

要知道,凯萨前世听到的关于迁都南京或者上沪的呼声就一直没停过。

作为一个帮人忙也要讲究策略的人,凯萨始终秉持“锦上添花”是傻蛋的原则,吩咐公司管理层把两座工厂和相关配套设施分别放在东北和西北的省会城市。

其他细节就让管理层其他人去拿主意吧。

【真崩溃,因为起点奇葩的验证码问题,我竟然断更了一天!!!这一章算21号的,今天的章节正常更新!】

【真是x了狗了!起点能不能取消登6验证码?这个功能又不防盗号!除了添堵屁用没有】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