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思索(2/3)

自动笔用印,想了想将跟随刘凌南下后已经回来的裴浩宣进了宫里。

裴浩自从回来之后跟变了个人似的,可以说战争给了他的内心巨大的冲击。他变得更加的坚强,更加的安稳踏实。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就能让人看出他巨大的改变。这就好像一个虫茧,经历过风雨后终于破茧成蝶。

孝帝已经提拔他为刑部尚书,主掌刑部事宜。裴浩的父亲虽然只是个富豪,但是裴家在山西,乃至于整个中原来说都算的上名门望族。山西裴家不过是一个分支,真正的世家裴姓在南方大周国内。以大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这两个崇尚武功的马上皇帝,也不敢真的就轻视了裴家的存在。

大周现在三品以上大员,文官中至少有四个出自裴家,而四品以上的武将,裴家也有五个。

裴浩家这一支虽然是旁支末节,但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

看着一身三品文官服饰,虽然精瘦了不少但是精神奕奕的裴浩,孝帝会心的笑了笑。

朕有件事想让你去办,别人,朕信不过。

孝帝的开场白让裴浩诧异了一下,随即心里充满了暖暖的感动。

陛下吩咐微臣就是,微臣定尽力做到。

裴浩躬身说道。

孝帝笑了笑说道:你还不知道朕委你什么事,你就这么大包大揽下来?

裴浩庄重道:陛下吩咐的,不管什么事,微臣都会尽力做到。

孝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将刚才写好用过印的圣旨递给裴浩道:你先看看这个。

裴浩抬起头,没敢去接。

陛下可是令微臣去宣旨?不知道是哪位大人接旨?

孝帝见他不接,也不在意,随手放在桌案上说道:你现在是刑部尚书了,这事本来是不应该让你去做。但现在这满朝文武中,朕能信得过的并不多。这话朕其实不该说,毕竟你们都是朕的臣子,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朕现在真的是失望透顶了。

孝帝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语气却并不愤怒,而更多的则是无奈。

你从刑部挑选一百名亲信,带着朕的圣旨出太原去迎接从西夏返回的周延公。然后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他,就地宣旨。你将那一百名亲信派给周延公,而你护送着西夏的国书和礼物返回太原。

孝帝想了想接着说道:告诉周延公,朕信得过他。让他放手去做,不管出了多大的问题,朕都站在他那边。

他看了一眼裴浩眼里的诧异,随即笑着解释道:我打算给周延公一份大大的前程,让他去帮朕做事。朕打算封周延公为银青光禄大夫,签枢密院事,六州巡案专使,监察督促南方六州赈灾事宜。

裴浩最开始是震惊,听孝帝说完已经震惊的有些麻木了。银青光禄大夫,签枢密院事是正三品的大员,而六州巡案专使更是权利大的没了边。顶着这个名头,周延公就有督查方官员的权利,四品以下官吏的罢黜任免不必请旨。而监察督促南方六州赈灾事,这更是一份大大的肥缺。

若是想从中中饱私囊的话,一圈巡视下来敛财十万贯钱都不算什么。

惊讶了?

孝帝看出了裴浩心中的震荡。

他拿起周延公给他奏折递给裴浩:你先看看这个。

这次裴浩没有拒绝,而是躬身行礼后接了过来。周延公的奏折不过千余字,但是言简意赅,每一句话都直指问题的根本。裴浩看到最后,忍不住拍案叫绝。

三条锦囊妙计,好一个周延公!

裴浩由衷的赞道:微臣一生至今敬佩的,第一是陛下,第二是忠王,这周延公,是微臣第三个真心钦佩的人。

孝帝对裴浩的反应很满意,他点了点头:周延公确为国家栋梁,你和他都是朕看重的人才。裴浩,你和周延公,都是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