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天王岭(2/3)

对北汉的战争,周军都是保持着骄人的胜记。而这些胜利虽然提高了士兵们的士气,但是也让他们变的脆弱。

习惯了胜利的士兵,很难经受住接二连三的失败打击。一旦这次出营追击的战斗再次失利,那整个战争胜利的天平必然从后周这边而朝着北汉的方向有所倾斜。有时候战场上拼的并不是人数,而是一股永不退缩的士气。

真要是靠人数多就能简单取胜,那大隋朝的时候杨广屡次兴兵征伐高丽,就不会前后丢下几十万具尸体在异国他乡。弹丸之地的高丽,竟然硬生生的抵抗住了大隋一百多万大军的攻势,还将大隋朝最精锐的三十几万府军全歼,且不管对方用的是什么样上不了台面的战术,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军队数量多不一定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若不是那三十万最精锐的府军埋骨他乡,成了别国良田土地下的一截白骨,大隋朝的天下也不至于那么快就分崩离析。第二次征讨高丽的隋炀帝,虽然改变了策略,百万大军还是没有将高丽灭国,反而促使了国内的反叛。

大周现在的情况虽然有别于隋朝,不过前景并不是大家之前预料的那样好。且不说西夏人一侧虎视眈眈,西南的吐蕃也是早就对中原的花花世界觊觎良久,就是国内都难保不会有人拿陛下如何得到的皇位做文章。一旦有人在后方添乱,西夏,吐蕃趁势而起,那大周的境地不见得会比当初的隋朝强到哪里去。

看着已经表现出疲劳的士兵,孙玄道也很无奈。强行军将近三十里,就是铁打的人也会累。到了现在已经不可能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快了,速度上的减缓并不是用鞭子打就能提起来的。

天王岭的方向喊杀声如此强烈,十里之外都能清晰的听到,由此可见那也是一场惨烈的大战。若是不能迅速增援的话,谁能知道那四千多大周的精锐骑兵还能活着回来几个?

事实正如孙玄道担心的那样,得到花三郎亲兵通知的陈远山并没有生花三郎的气,花三郎将王爷既定的战术打乱,以陈远山对花三郎的了解知道他不会这么草率。而且自己的部队被周军的骑兵追着跑,也并不是真的就怕了那四千多骑兵,而是为了将他们引到天王岭聚而歼之。

真要是拼了命打起来,依据天王岭如此狭窄的地形设置防线,组织有限的重甲步兵防御的话,周军的骑兵最多一次性一两百人攻击过来,最后是骑兵把步兵杀光,还是步兵把骑兵消耗光真没有定数。

听到花三郎亲兵的报信,陈远山没时间埋怨记恨花三郎,他立刻就对部队的战术做了调整。命令最前面的部队停止撤退,分出三千人马到天王岭下寻找战马,然后绕过并不打的山岭迂回到周军骑兵后面去,然后组织士兵就地结阵,抵挡周军骑兵的冲击。

不管怎么说,步兵用跑步的方式跟骑兵比速度,纯粹就是找死。骑兵从后面追上来,在奔跑中杀人简直就好像放躺下一片芦草那么简单。失去了花三郎这个强援,自己手下这些步兵再跑下去无异于自己送死。

因为是埋伏战,陈远山带来的重甲步兵并不多。若不是他将整个简直的一营多兵马尽数带来,每个营配置的一千重甲步兵也不会披挂着沉重的铠甲跟来跑步。轮速度,重甲步兵在骑兵眼里简直跟蜗牛爬没有区别。

这一千重甲步兵并没有参与鱼龙坡的战斗,陈远山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不得不采取防守,故意将这一千重甲步兵留在了后方,没有从鱼龙坡冲下去参与杀敌。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一千重甲步兵后队变前队,撤回来的时候才没有丢给周军的骑兵当靶子练刀。

命令部队停止撤退,陈远山下令最前面的重甲步兵立刻撤回来组织防御,同时派人砍伐树木堆积起来,这样狭窄的地域限制了骑兵的冲击人数,只要在将道路阻断,防守并不太难。

他带来的士兵都是原来抚远军的老兵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