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内忧(2/2)
学问,也就比童生稍好一点。若要真正学习,非十年时间不可成。而十年之后的情况如何,史进亦心中有数,那正正是各地起义频繁的时期,特别是北方的梁山起义,还有后来的江南方腊起义。而再过数年,就是金国南下了,史进也很想读书,他自己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但这个国家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然而面对刘法一番苦心,特别是刘法望向自己时,透着老父才有的慈爱眼神,让史进实在不忍拒绝其要求。于是只能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我明白了。”
刘法听得史进应允,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子规,读书不能无名师。明日等我去向彝叔求一封推荐,让你去太学内读书。”
史进听得,心中感动不已,举荐去太学读书,刘法这个礼对史进来说实在太大了!
太学,可说是整个大宋后备人才的地方,入得了太学的,读个几年书,就能出仕为官。而在赵佶将三舍法推行到全国之后,太学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三舍法,乃是王安石主持熙宁新法时变革太学的其中一项内容。而三舍法的内容,就是将太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刚入太学的学子,就在外舍,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考试之后,太学生才可以升舍。
上舍的学生根据成绩的优异,可以直接授官和参加科举。就算上舍内成绩最差的,也可以直接参加省试,由此可见太学生的优待。
不过这仅仅是熙宁新法时候的情况,到了赵佶登基,就将三舍制推行到全国。并不再办州郡发解和礼部试,而科场取士,全由学校升贡。也就是说,民间百姓不可以直接报考科举,而必须进入学院内学习,方才有考科举的资格。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