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节 诗词的新作用(3/3)

一些关于论道的事情。

怜月又时不时献舞、献唱,活跃气氛。

终于在看到怜月腰肢摇曳,舞姿曼妙时,刘知易突然想到了一篇赋,曹植的《洛神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正好用来描述怜月的身姿。

“有了。笔来!”

刘知易一声招呼,怜月也不跳舞了,马上笔墨伺候

刘知易一边琢磨,一边写。

《洛神赋》的华丽毋庸置疑,只是其中有些词汇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其中出现的湘妃、女娲等,不是这个世界上有的神灵,得改成类似的本土女神。

大体是不用改的,所以刘知易写的很快,半个时辰之内,一片华丽无匹的文章就摆在案头。

怜月迫不及待的捧起来读,双目熠熠生辉,如痴如醉。

忍不住诵读了出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其他人也都听得痴迷。

一遍读完,怜月还舍不得放下纸张,面色通红,显然被震撼到了。她真的有赋中描述的女子那么美丽?那似乎是神女才有的风姿。难道在这位风流才子眼中,她就是那么美丽!

刘知易心里装着事,见怜月念完,马上起身告辞。

众人留不住,只能让刘知易离开,一直送到船头。

怜月临别时,塞给刘知易一件信物,是她贴身佩戴的香囊,上面绣着一个月字。告诉刘知易,如果有时间,可以随时去宜春院找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