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 王府有请(2/3)

肯定是因为这个病案特殊。

周问卿却摇摇头:“非也。我是来送信的。”

“送信?”

刘知易疑惑。

周问卿直接掏出两封信:“我昨日去了一趟春风亭,你师父和父亲都托我送信。”

方先生和父亲送信?刘知易实在猜不到是为什么。

周问卿继续道:“你家师姐又发病了。这回晕了三天。我觉得她不太好了!”

刘知易一愣,知道师父为什么写信了。马上就拆师父的信。前天他写了关于血虫的信送回春风亭,方先生应该收到了。

先生的回信很简单,就是关于方戎女的病。

“知易吾徒,汝师姐前日病重……为师欲南下岭南寻药,望你念在师徒、同门之谊,照拂一二,为师短则数月,多则一年必回!”

师父简单的说了下对方戎女病情的判断,认为情况不太好,已经耽搁不起。最后决定亲自去岭南找寻血虫,托付刘知易照顾方戎女。

“我师父走了?”

刘知易问道。

周问卿摇头:“尚未离开。他要去哪里?”

准备走,还没走。刘知易打算找时间回家一趟,跟方先生说一说血虫的事情有眉目了,让他稍安勿躁,等自己先找找。刘知易肯定不会对方戎女见死不救,他上次给岭南王治病的时候,岭南王府一个郡主问自己要什么,刘知易点名要血虫,可现在没了消息,反而送来了重礼。不知道岭南王府是不是没有血虫,即便现在没有,以岭南王在岭南和南蛮中的影响力,他出面找血虫也比方先生去岭南靠谱。所以万不得已,刘知易宁可用跟岭南王之间的恩情,换一只血虫。

除了岭南王这条路之外,董封那里也不是不能想点办法。虽然董封脑子不太正常,让整个太学学子恐慌。但在听过的故事中,董封可没有弄死过人,最惊悚的,无非是断头。刘知易不会冒这个险,但跟董封接触一下,用其他方法交换也可以,反正已经确定,董封手里肯定有血虫,这是他亲口承认的。

“周师兄今日还回春风亭吗?”

刘知易问道。

周问卿想了想:“你如果有事托我去做,我可以回去一趟。”

刘知易想了想,在亲自回去一趟,还是留在太学等消息之间,他选择了前者。他此时回去,万一岭南王府的郡主派人来送血虫,就把事情耽误了。写封信回去告诉师父,跟自己亲自回去效果一样。

“周师兄稍等。”

说完,在床前的箱子上铺开纸笔,写了一封长信。将他目前掌握的血虫线索告诉师父,让师父静候佳音。

周问卿接过信,没多问就走了。他不学习,热衷义诊,对他来说,在城里给孤寡看病,和去乡下义诊是一样的。

周问卿走后,刘知易才打开父亲的信。

其实不是父亲写来的信,而是父亲转来的。

信是从漠南发过来的,是兄长刘知难写的。

送刘知难北上从军的时候,刘知易叮嘱过他,让他记得给家里写信。结果一去半年,一封信都没见过。兄长就是这样的人,习惯了。

拆开信,字迹简短。

“知易吾弟。为兄深入大漠方回。与狄人盗匪激战十余次,受创八处。为兄武道颇有精进,明年春将回乡考武举。”

完了!

看完信很无语,文人写信,辞藻华丽,让人觉得啰嗦。刘知难这个武人写信,又过于平铺直叙,看完信刘知易只知道一个结果,什么过程都没有。

他关心的受创八处,是轻伤还是重伤,不知道。能跟狄人激战十余次,想必不会是小仗,受伤轻重真不好说。

从信中,刘知易还读出一些其他内容。兄长从军,只是为了找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