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治理北地(2/3)
里,沉醉在载歌载舞之中,早已失去了回归故土的念头.>
相反,北伐还给南北士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家士族门下的佃农们,不少原属南渡的北地流民,听得北伐军连战连捷的消息,一个个兴奋异常,与京口的流民一样,开始憧憬着回归故地之事。>
由于红薯和土豆的推广种植,加上壬辰诏书的颁布,百姓可自行开垦山地种植红薯和土豆,导致大量的良田,出现无人耕种的局面。各士族不得不将佃租由六七成,降为三至四成,损失可谓极其惨重。幸得占城稻的推广,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弥补了众士族的损失。>
永嘉之年,衣冠南渡,渡江而来的北地流民数百万,大都依附在来自北面的侨姓士族门下。一旦北面的流民,全部渡江北归,各北方士族名下的良田,将出现无人可耕种的尴尬境地。这对诸北方士族来说,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诸北方士族,对于司马珂的北伐大胜,非但没有表现出兴奋和荣耀的意思,反而对此深为痛恨之。>
…………>
建康宫。>
太极西堂之内,小皇帝司马衍坐在胡床之上,望着面前的几份奏折,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之中。>
司马珂的在奏折之中,禀报了此次北伐之战的第一阶段的全面情况。>
当司马衍听到司马珂一路势如破竹,而且攻陷和占据洛阳之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洛阳,那是大晋的故都。二十九年前,匈奴人攻破了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而后被杀,也自此掀起了永嘉之乱的序幕,晋朝在中原的政权逐渐走向灭亡。如今时隔二十九年之后,司马家的宗室子弟,亲率大军重新占领洛阳,也算是为老司马家一雪前耻,叫司马衍如何能不激动。>
接下来,司马珂又在奏折之中提出了几个请求。>
第一个请求便是庾翼、桓温、谢尚和夏侯长以及其他将士的封赏。>
封庾翼为都亭侯。>
桓温、谢尚和夏侯长三人,由都亭侯晋封为都乡侯。>
邓遐晋封为白马子。>
虞啸父由舒县子封为舒县伯。>
其余主要将领也皆有封赏。>
对于司马珂的封赏要求,司马衍自是全盘接收,并无意见。>
司马珂的第二个要求,便是请迁回北方士族到洛阳一带,以为今后回归洛阳故都做好准备。>
第三个要求,则是请兼领督学使者的谢安,自太学之中,精选寒门士子两百人,遣往洛阳一带和荥阳、南阳、颍川及襄城诸郡,协助治理地方。>
对于司马珂的这两个要求,司马衍一时无法下决断,只得召集三公及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员前来议事。>
由于郗鉴病重,三公只有何充和陆玩到场,其他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员倒是全部来齐。>
正如司马衍事前所猜想,以诸葛恢和蔡谟为首的代表诸北方士族利益的官员,对司马珂的要求将他们迁回江北之事,激烈的反对,只差点没当着司马衍的面破口大骂了。>
诸葛恢等人认为,司马珂刚刚占据江北诸郡,脚根未稳,便要回迁士族,一旦坚守不住,便将导致诸士族陷入兵戈之中,甚至可能导致诸北面士族全部罹难,可谓极其荒唐之言。>
就连一向支持司马珂的何充,也持反对的态度。>
见得诸北方士族官员如此激烈反对,司马衍只得作罢,不再提及此事,又将司马珂的请求精选太学之中的士子,遣往江北,协助治理地方之事,与大家商议。>
这一次,在场的官员,倒是各持不同的意见。>
以诸葛恢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