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治粟内史(3/4)

没有回声。”

“难不成,是看不起老子的赈灾策吗!”

书生骂骂咧咧,走得歪七扭八,一把将酒壶摔在了江家墙上。

酒壶应声而裂。

一个戴着斗笠的男子拦住了书生。

书生口中骂道,

“谁啊!”

戴着斗笠的男子淡淡道,

“你想进江家做属官?”

书生骂骂咧咧,

“关你什么事?”

男子将一叠纸递给书生。

纸上的字皆是用木灰写就,力透纸背,

“我看过了,你的赈灾策太繁冗,若拿着这些去,一定能得江大夫亲自接见。”

书生一把抓过,就把那赈灾策扔在地上,

“什么东西!”

“难不成…还,还能有我的好吗?”

男子只是扶了扶斗笠,

“若你拿着这赈灾策去,我保管江大夫会接见你。”

转身便走了。

书生醉酒,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却跌跌撞撞的去将那些扔掉的纸捡回来,搂在怀里。

——————

陈后道,

“这份赈灾策是你自己写的?”

江伯启忙道,

“是。”

陈后将奏折展开,

“散积藏以厚恤黎元,这是历代皇帝都用的赈灾之法。你却以为历代皇帝所用之法不妥?”

江伯启朗声道,

“虽然散国库之财以安定灾民是最直接有效的,可是最朝廷而言,长此以往,难以为继,更何况若是当国库亏空之时,天灾爆发,只怕国库难以供给。”

“臣认为,国库一向是先将银子用在安置灾民之处,而后再发放银两,购买粮食发与百姓。实在是太过死板,不知变通。”

陈后看着江伯启那份赈灾策,

“那你认为呢?”

江伯启道,

“若说安置灾民可以发动当地的富豪乡绅,而粮食与银两可以使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百姓们自己做工尽力去换取,也不至于使得灾民变为米虫,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劳动能力,而处处依赖朝廷。如此也顺带可以解决百姓们每当灾荒过去,朝廷们不再拨放银两,便闹事的问题。”

陈后把奏折放下,

“听起来确实是很好。”

陈后质问道,

“但你可知其中也有纰漏?”

“富豪乡绅未必愿意接收灾民,白白让旁人住自己的房子。”

江伯启道,

“臣也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富豪乡绅确实不一定愿意接收灾民,但是富豪乡绅们因为在当地都素有地位,所以格外注重自己的名声。”

陈后敛眸,

“你的意思是?”

江伯启道,

“为了维护自己在当地的声望,让家族有长久香火,在当地能一直有地位,不至于轻易倒台,富豪乡绅们甚至愿意一掷千金,扔出一个当地第一望族来。”

“朝廷可以利用这种心理,颁发匾额给这些愿意接纳灾民的富豪乡绅,朝堂的匾额素来是不发放的,但若是能得到朝廷的匾额,与个人,于家族是一种极高的荣耀,也于声望极有用,若使谁能得这一块匾额,便是象征是朝廷盖章认定的当地第一望族。”

陈后道,

“可是匾额赐多了,泛滥成灾便不值钱了。”

江伯启道,

“这个问题臣也考虑过了,每个地方,只取一族,看谁容纳的灾民数量多,便将当地第一望族的匾额赐给谁。”

“如此一来,当地的富豪乡绅们便会抢着收纳灾民,这一举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