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满军素缟引亡灵 大夏门外葬英魂(3/3)

朱世隆属下士兵见火势之大以为元子攸的军队杀入,担心无后路可退,群起上桥救火。那河桥本已被焚烧,木头焦黑,如何承受拥挤的士兵奔走救火,众人聚集的地方,只是片刻的功夫,河桥轰然垮塌,不熟悉水性的契胡士兵被淹死无数。

得到消息的尔朱世隆大怒,披上铠甲率领军士赶来,大举进攻李苗。可怜这李苗见大功告成,便停于黄河中的小洲苦苦等待元鸷的援军接应,可援军却迟迟不至,李苗不禁悲叹错信元鸷,他知道必死无疑,仰天长叹一声后,执剑慷慨而呼,“勇士们,你们很多是第一次入伍,我李苗知道,你们不是为了那点赏金,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可是你们来了,是为了我们的亲人不在城破之日被涂炭,为了我们的孩子可以在阳光下欢笑玩耍,勇士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今日我等即便命丧于此,也要让这群契胡人看见我们的骨气,就是死,也要死得让他们畏惧!”

刚刚经历大战受伤的兵士们,只是简单包扎了伤口,互相搀扶着起身,大呼,“李大人,我们不怕死,死有何惧,下辈子我们还跟您一起战斗。”

尔朱世隆大军发起猛攻,李苗率这数百之军奋力抵抗,直至手下全部壮烈牺牲,只剩下他一人。他含泪看着兵士们的尸体,大吼一声,“天佑我大魏吧,皇上,恕臣无能,不能为您保住洛阳,臣以死谢罪。”说完纵身跳下滚滚黄河,巨浪很快淹没他的身体,天空响起巨雷,黑云骤起,悲壮的场面让黄河都为之呜咽。想这李苗本为梁人,因其叔父有异心,被梁帝萧衍所杀,李苗为报家仇而投靠北魏,一直对北魏忠心耿耿,直到最后的牺牲。

果如李苗所料,尔朱世隆不知这数百勇士不过是临时招募的游勇,以为是洛阳的守军,心想数百人都杀的他如此狼狈,若是元子攸大军杀到,岂非小命要完。幸亏他的胆小谨慎之心又起,无心恋战的他选择了迅速北撤,李苗用死换来了元子攸短暂的安宁。

尔朱世隆却不死心,他知道自己实力有限,便派遣慕容绍宗联络尔朱兆,共同商议攻打洛阳。二人为了师出有名,便想着废了元子攸,另立新帝。在一番寻思后,二人一拍即合地看上了一个人,论血脉,是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魏景穆帝)的后代,皇室血脉几乎淡的没有;论亲疏,那是北乡公主的侄子;论荣宠,不过是身在并州,毫无才干的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就这样庸碌之辈的元晔便被草草定下。虽然元晔并无才华,但是其母卫太后却是有才德之人,尔朱兆等忌惮卫太后日后干政,便立元晔为傀儡皇帝之前,命庆威在街市悬挂榜文数千钱,招募了几十个游寇,趁着卫太后出行之时,于闹市截杀了卫太后。

一切安排妥当后,同月三十日,尔朱世隆驻军建兴的高都,尔朱兆从晋阳前来与他相会。二人共同拥立元晔为帝,尔朱兆之女尔朱姝为后,大赦所部,年号建明,人员普加四级。尔朱兆被封为大将军,晋爵为王;尔朱世隆也一尝夙愿,被封为乐平王,终于过了把王爷的瘾;徐州的尔朱仲远也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尔朱兆和尔朱世隆封官进爵后,联合尔朱仲远一起杀向洛阳,东路的尔朱仲远一路攻城拔寨,数日内便擒获了兖州刺史王衍,洛阳危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