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中郎城亡魂悲歌 陈庆之败逃大梁(3/3)

点不臣之心,但是皇上也要对忠臣良将给予慰藉,臣昨日与众大臣商议给柱国将军拟了新的封号,天柱大将军,寓意大魏的擎天一柱,皇上御览下奏折,盖个印便可。”

元子攸慢条斯理地接过张皓颂呈上来的奏折,随手放在一边,也不看,对张皓颂道,“小颂子,你去拟旨册封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增加前后部的羽葆、鼓吹。”说完元子攸看着尔朱世隆道,“辛苦爱卿亲自去颁旨如何?”

尔朱世隆见元子攸答应的如此爽快,虽吃了一惊,但是狂喜之色溢于言表,他连夜快马加鞭把圣旨送到了尔朱荣帐中。尔朱荣见元子攸如此听话,心里的戒备便放下几分,整顿军肃,更是一鼓作气连定六城。

元颢闻此恶讯更无心恋战,想着逃回梁国寻求庇护,他连夜从頧辕关出走,到达临颍,却因消息走漏,被人识破身份报告了当地官府,最终在八月十五日官府围剿中被县卒江丰斩杀,传首于洛阳。那白整又钻了狗洞逃脱,只是可怜的李元姜被擒获后被贬为奴,最终不堪凌辱撞墙而死,也算是全了清白。元颢65天的政权就此覆灭,之前占领的城池,又重新回到了魏国统治。从尔朱荣改变策略到收复洛阳,果然只用了十天,刘灵助更加被尔朱荣尊敬,进爵燕郡公,加赠其父僧安为幽州刺史。

依附元颢的安丰王元延明手下的士卒们知道元颢被杀的消息后,谁人还肯继续卖命,纷纷溃散逃命,有的回家务农,有的落草为寇,还有些被其他地方势力收编。元延明只能带着妻儿又逃回了梁国,留下了中郎城中的陈庆之孤掌难鸣,陈庆之见局势已难挽回,魏国人恨他入骨,若自己被擒必死无疑。他不敢恋战,便收拢剩余的步兵、骑兵共几千人,结队向东逃归回梁国。杨忠见此情形,本就一心想留在魏国,不愿再回到梁国寄人篱下。在尔朱荣亲自带兵追击陈庆之之时,他故意申请留下断后,顺势投降了尔朱荣。

陈庆之虽是一路奔逃,但是尔朱荣却不敢正面攻击,陈庆之像领着尔朱荣前行一样,一直来到了嵩高河岸。也许是天妒神兵,陈庆之的部队在魏国一路北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终将在此画上句号。八月雨水增多,连连的大雨使河水暴涨,陈庆之的部队在追兵和大水的冲击下死散殆尽。陈庆之只身一人跳入河中,凭着出色的水性保住了性命。一路亡命的他剃光了头发和胡须,从寺庙晾衣架上偷来一件袈裟,扮成和尚,弃大路,专捡人迹罕至的小路逃出汝阴,终于在豫州遇见一个叫程道雍的当地人帮助,辛辛苦苦,辗辗转转,终于历经数月后回到了建康。梁朝萧衍听到官兵汇报,特意亲身前往城门迎接,看着自己的爱将身上的袈裟已经残破,满脸灰土,却毫发未伤。

萧衍感叹道:“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对他的战绩大加赞赏,当即授予他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封邑一千五百户。陈庆之七千白袍军入魏取得的战绩,虽最终败于天灾,但是陈庆之被百姓传为了战神,同年十二月,梁武帝任命陈庆之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