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东北必将入唐郭(第三更)(2/3)
余江哪里知道李易的志在必得,他露出一丝犹豫:“李东主,渤海那里不方便吧?”
“又没有让契丹去打,换啊,李家庄子就跟他们换,契丹和奚族跑远点去换,赚个差价。”
李易出主意,东北太远了,尤其是渤海,渤海指国家的名字,只是大唐不愿意承认。
现在的东北跟他那时不一样,他那时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却依旧掌握着全国百分之八十多的柞蚕供应和百分之七十的东北大松子与百分之八十的松蘑出产。
松蘑一直贵,产量却并不低。
现在生态没破坏,想一想那里的东西有多少?
只要采摘的人手充足,供应整个大唐都没问题。
唯一的问题在于路不好走,没路。
要不怎么说马拉雪橇牛逼呢,只要东北雪足够大,就能像房子一样被马拉着跑在树林里。
倭国当初侵略一顿打,由于北大营的不抵抗,占了先手。
后来承受不住,东北的冬天太冷,倭国只有北海道的人才适应。
李易想着,有主意了:“余兄,你再与那边联系联系,修路啊,咱们大唐以成本家提供水泥、沥青。
再加上夏秋季节的海运,你看那边能不能多修港口?我这边提供技术。”
余江听完李易的话,使劲想,想这个事情是否为陷阱。
凭借他的智慧和经验,怎么想都觉得不是。
“能行?”他问李易。
“试一下呗!行和不行,在于人啊。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又没啥损失,成本而已。
我要是不收,你以为大唐哪个商人敢过去收?我收拾不死他。
说好的与李家庄子合作,其他商人在此事上,愿意跟随我不管,不愿意的别给我捣乱。”
李易又是劝说、又是利诱、又有威胁、又是摆道理。
简单的一番话,别人就看出来他的底蕴了。
永穆公主嘟一下嘴儿,感觉此刻的李郎好陌生。
随即又眯起眼睛把脑袋靠在李易的肩膀上,李郎对外,果然是不吃亏的呢!
如此秀恩爱,余江当作未瞧见:“拿不出足够的钱吧?即便是成本。”
“好办,大唐派军队去建设,便宜。”李易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给出办法。
李易说完,看着余江,又道:“这样,他们不是都知道怎么烧水泥么,自己烧、自己磨、自己兑。
然后就估算出成本了,我们负责修路,修路的钱,他们出三成,其余的七成我们管了。
那三成不用直接给钱,每年用收入来换。
收税知道吧?大唐开始收了,那边也学着收。
税收的收入,慢慢偿还修路的费用,都不是问题。
我这人你还不知道么?不差钱儿。就是见不得有人吃苦,小时候没少遭罪,将心比心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