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这特么!简直就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奇才呀!(1/2)

在得知是寇准要用自己之后,丁昊就仔仔细细地在系统中查询了一遍寇准的生平。

查询过之后,他心中有数了。

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既然是寇准要用他,他当然也不能没有一点准备。

无论是谁?只要是人就有性格弱点!包括名人也是如此!

丁昊很理智,尽管并不想投其所好,可是他也不想莫名其妙的就触了寇准的逆鳞。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初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

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

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

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

后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

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

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

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丁昊将这一切都查了个一清二楚,只不过他还真没想到,寇准与杨延昭还是忘年交。

寇准非常的敬佩杨延昭的父亲杨业,对杨业当年的遭遇,寇准深表同情并深深的惋惜。

因此,他身居高位之后,对杨延昭非常的回护。

去年,辽军进攻保州,杨延昭与杨嗣率领宋军前往救援。

这一战,由于杨延昭与扬嗣率军赶到之后,保州已经陷落,宋军士气大减,此消彼长之下,辽军士气正盛。

再加上,辽军利用保州叛将诈开了杨嗣营门,最终导致宋军兵败。

这一场战役,宋军损失较多,后来朝廷命李继宣、王汀代替了杨延昭与杨嗣的领兵将令之位。

将他们唤回东京汴梁城,宋真宗一怒之下想要斩了二人。

寇准与毕士安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苦口婆心的劝诫宋真宗。

他们说:“杨延昭与杨嗣,乃是两员猛将,向来以勇猛闻名,留着将来或有大用!

再说了,此战之所以失利,并非他们二人之过!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

胜败乃兵家常事,俗话说知耻而后勇。

陛下,若是饶恕了他们,日后他们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之大恩!……”

寇准与毕士安苦口婆心的劝谏,又拿出当年杨业为国朝立下的功劳说事。

宋真宗亦感念杨业之功,随即才宽宥了他们。

寇准为相之后,杨延昭才得以在禁军之中任职。

这个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之职,杨延昭也堪堪才赴任没多久。

殿前副都指挥使,听着挺拉风的,其实也不过仅仅就只是一个从五品的武职。

大宋现如今的约三十万禁军,主要由殿前司,侍卫马步军统领司,这三个衙门分别统领,谓之三衙。

自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东京汴梁城里的禁军皆由各地方抽调。

当然了,抽调的全都是精兵,奉行的乃是强干弱枝的策略。

可是,精兵调入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