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胜过安史之乱的浩劫(1/2)

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袭其父位。

魏博节度使田悦亦代为之请,德宗李适坚决拒绝。

老子死了,竟然不让儿子接班!

根深蒂固的观念,便是世袭罔替,不让继任,那肯定不干了!

这等于把人家的铁饭碗给砸了呀!

李、田遂联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准备在维权不利的情况下,起兵反唐。

七月李正己死,八月子李纳亦请袭父位,德宗李适亦不允!

这帮人见德宗李适油盐不进,便一起联合着反了。

事态便变得严重了起来,其他节度使全都在观望,战事日益扩大。

没有办法,老节度使死了,后辈们接不了班,世袭罔替的荣华富贵就变为泡影了呀!

谁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只要是节度使,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

兔死狐悲,存亡齿寒之下,试问,谁又能无动于衷?

为了捍卫自己应得的权利,除了安西与北庭按兵不动之外,其余的节度使几乎全都反了!

十月,割据淮西的节度使李希烈叛,攻襄城。

德宗李适派哥舒翰的儿子哥舒曜讨伐。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其实未必,哥舒翰一代名将,谁曾想他的儿子却是个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结果不言而喻,哥舒曜损兵折将,连想要无功而返都难以做到,最终兵败被围。

德宗李适急调泾原兵前去解救。

这个时候的德宗李适已经不相信任何一个节度使了!

果然应了那句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原任泾原节度使朱泚,被德宗李适随意罗织出了个罪名,正软禁在京城。

李适所派去统领泾原兵的新任节度使姚令言,不仅是个草包,而且由于威望不足,实在无法压制得住麾下的那些骄兵悍将。

路过长安时,因赏赐不周,原任泾原节度使的朱泚麾下的亲信,便挟持了新任节度使姚令言。

原本是准备前去解围的兵马,谁曾想,却在帝都长安搞起了哗变。

德宗李适闹出了一个大乌龙啊!

帝都长安一乱,他哪里还敢在皇宫之内呆着呀?

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般,便逃往了奉天。

泾原叛军顺势便救出了原节度史朱泚,并推举朱泚为首领。

叛军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帝都长安,而且朱泚还率军攻打奉天,准备报德宗李适以莫须有之罪软禁他之仇。

攻了几回,由于奉天城高池深,朱泚没能攻下。

吓的李适够呛。

朱泚凭借此战,打出了名气。

不久之后,李怀光等叛将与朱泚联合。

德宗李适连奉天也不敢待了,被迫又逃到了梁州(后世的陕西汉中)。

如果是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三年之后,也就建中五年。

由于叛军之中的派系实在是太多了,经年累月的不断的内斗,以及相互猜忌,终于消耗掉了他们的实力以及锐气。

德宗李适麾下的大将李晟等人,会在建中五年攻克长安。

德宗李适也会在建中五年七月返回一片狼藉的帝都长安。

那时,朱泚会被走投无路的部下所杀。

李希烈亦不遑多让,也会死于乱军之中。

其后,朱滔病死。李怀光兵败自缢。王武俊,田悦,李纳等人全都会不得善终。

因在这次战争中,有四人称王,两人称帝,(即: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