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炮神保罗(2/2)

的炮弹重达一千零二十七点五千克。

公爵大人,只要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它的倍径比大约只有‘五’。过低的倍径比使火药燃烧产生的能量在尚未做功到弹丸上就从炮口处浪费掉了。更不要讲欧洲早期射石炮还在使用粉末火药。火药常常塞满整个炮管,石弹则突出在炮管外面,因此发射谈不上什么精确度,而且初速也低。为了提高炮的效能,不得不将炮放到离城墙很近的地方,这样石弹才能轰击到目标。”

“倍径比?那是什么?”李茂之瞪大眼睛好奇地问道,那样子如同一个没见过世面的村姑。

李茂之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这和李存真是密不可分的。李存真穿越前是个文科生,从来也没听说过什么倍径比,更不要提什么初速、比率这些东西了。因此也就不可能给李茂之讲,李茂之自然压根就。

他们两个造炮,有一点好处,就是照葫芦画瓢,决不开拓创新。这反而让他们铸造的火炮有了一定的威力。而事实上,李存真的自造火炮只有可怜的几门而已。李存真找不到什么技术工匠,所以是和李茂之又加上几个人一起瞎弄的,用的是失蜡法。几门还都是舰炮,没有陆炮。就是自己的舰炮,绝大多数的火炮不是买自英国的就是抢来的。

保罗见李茂之问了,便耐心地回答道:“就是炮管的长度和口径的比值。”

保罗看了看众人,见大家都在注视着自己,大受鼓舞,便又继续说道,“事实上乌尔班这门火炮自诞生后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奥斯曼寄希望它毁坏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但事实上它带来的更多是对守军心理上的震撼,实际杀伤效果有限。

更可怕的是,为了运输这门巨炮,苏丹付出了四百人和六十头牛作为运输的代价,显然这种火炮机动性差到了极点。并且过大的火炮制造上也将带来很多风险,例如炸膛,制造乌尔班炮的乌尔班本人很不幸的成为了炸膛的牺牲者,并且火炮的制造费用也令一般国家难以承受。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