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避祸江东张纮投效(2/3)
从广陵的风光人物,一直说到了自己几次拜访都未能谋面的遗憾,无形中拉进了与张纮的关系。
“大人,在下此来却是来求官的!”
孙坚愣住了,随后心里狂喜,这.....这简直就是肥猪拱门啊!好事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孙吉爱你不敢置信的看向这位抚着须髯的中年人,然后大喜道:
“果然?坚欣喜莫名,欣喜莫名啊!呵呵,呵呵......”
“这么说,大人是愿意接纳在下为官了?”
“自然,坚是太高兴了,失礼,失礼了!先生名满江北,坚才德浅薄,能得先生青睐,坚不胜欣喜之至啊!能得先生之助,何愁大事不成!”
孙坚脸上的高兴谁都能看出来不是作假的,张纮抚着胡须满意的笑着。
“那属下就先见过大人了!”
“先生太客气了,不过,坚有一疑惑......”
张纮呵呵一笑道:“大人定是疑惑为何属下会主动前来投效,之前却屡屡拒绝公府征辟吧?”
“呵呵,正是,正是!”
张纮轻轻叹了一声,抬起头看着窗外的院子,似乎在回忆些什么。
“其实,属下也非是想做山林隐士,达则兼济天下,读书人谁没有这个宏愿呢?奈何当时官场昏聩,大人觉得属下应征出仕,能够一展抱负么?”
“这.....确实不能,当时阉宦横行,把持朝纲,有识之士皆倍受打击,自保尚且不虞,何谈施展抱负?”
“正是如此啊,因此属下才蹉跎至今。后来黄巾乱起,陶恭祖入主徐州,倒是有些励jing图治的心思,奈何此人却剑走偏锋,偏偏要大兴佛教以愚民,不知道行圣人之道,只顾眼前之利益,却将遗祸百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此等鼠目寸光之辈。如何能事之。”
孙坚眼神转动,心下却暗暗的点头,陶恭祖鼠目寸光之说,倒也不为过。
“徐州乱,属下带家人南下避祸,却发现江东倒是大有可为之地,江东有长江之险,未受中原战火影响,反而能从不断南下避祸的人口中得利。再者江东商贸发达、人文鼎盛,此正是大兴的基础。只是现在江东却是一盘散沙,若是不能及早整合,将来中原诸侯做大,江东必遭宰割啊。”
孙坚一拍大腿,兴奋的接到:“正是如此,先生此言道出了江东之忧啊!”
“呵呵,大人,请称呼属下的表字即可,先生之称可不敢当。”
“那。那坚就失礼了,子纲也认为应该及早统一江东么?”
“正是,而且此事非大人莫属,因此,属下就主动来投了!”
张纮笑着说道,孙坚听得心花怒放,张纮的意思是说自己能够一统江东。也应该一统江东,而且还是当仁不让的一统江东,这话从张纮嘴里说出来,效果可是大不相同的啊。
“得子纲看重。坚深恐有负所望啊!不过,坚身为江东一员,更应该为江东父老谋划,统一江东以治乱,此事坚当仁不让!”
“好!大人自当由此豪气,如今大人豫章、庐江两郡在握,已是掌握了充分的主动权,沿江而下,丹阳、吴郡皆在大人刀锋之下,若是水师得力,更可以卡断长江,不战而屈人之兵。左有商贸之绳索,右有甲兵之锐利,想必江东必为大人一统,届时横据长江以抗北地,北地强则以江水阻隔消耗,北地弱,则可挥军渡江而取中原,江东进退皆宜,乃是大兴之地也!”
张纮抚着胡须侃侃而谈,孙坚听得是抓耳挠腮,张纮的一番话正是说到了孙坚的心里,江东的好处与发展,也被张纮说得十分透彻。
“听子纲一番话,犹如暮鼓晨钟啊,眼前的迷雾一扫而空,坚心里也更加坚信江东的未来,蒙子纲不弃,坚幸何如之,得子纲之助,大事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